[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锂离子起动电源及其装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49338.7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5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孟仙雅;冯修成;刘立炳;惠怀兵;陈果;孙晓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H01M10/0525;H01M10/42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29 | 代理人: | 刘牧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锂离子 起动 电源 及其 装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用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锂离子起动电源及其装配方法,适用于改善起动电源内元器件连接结构的性能。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锂离子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成为主流。在锂离子起动电源方面,现有运行汽车采用锂离子起动电源的较少,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作为车载锂离子起动电源,必须承受长时间各种路况下的振动及并满足频繁的大电流起动要求,而市场上的锂离子起动电源在应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多采用金属条(片、板)、多股铜(铝)芯线,然后用螺栓或锡焊连接锂离子起动电源内部元器件,这种方式对锂离子起动电源来说有很大的弊病。一方面因锂离子起动电源连接线转向较多而空间窄小,金属条(片、板)、多股铜(铝)芯线不易弯折致使生产、维修过程诸多不便;另一方面,长时间使用时,由锂离子起动电源振动、大电流充放电或外界的环境温度变化所带来的热胀冷缩应力会致使采用以上元器件连接方式的锂离子起动电源出现连接断裂、脱落,同时锡焊连接使得连接内阻偏高,在大电流起动时会导致温度过高。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3151154U,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8月21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应急启动电源,包括锂电池、功能电路板,锂电池通过电源线与功能电路板连接。该结构采用电源线作为连接部件,而电源线通常为铜或铝芯线,因此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连接结构存在的转向不够灵活、容易受损的问题,提供一种采用转向灵活且不易受损的连接结构的汽车锂离子起动电源及其装配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锂离子起动电源,包括锂离子电池包、控制系统、起动电源总正极柱、起动电源总负极柱;
所述锂离子电池包与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起动电源总正极柱、控制系统与起动电源总负极柱均通过一号母线电连,所述一号母线由多层金属箔叠加而成,包括铸压部和非铸压部,所述一号母线通过铸压部与锂离子电池包、控制系统、起动电源总正极柱、起动电源总负极柱固定连接。
所述锂离子电池包包括电池载盒及固定在电池载盒中的多个单体电芯,所述单体电芯之间通过二号母线电连,该二号母线包括多个并行设置的金属块,相邻的所述金属块之间通过拱形金属片桥接,且金属块通过其上开设的连接通孔套接在单体电芯的极柱上。
所述极柱为多段式锥台状结构,其远离单体电芯壳体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近单体电芯壳体的一端的直径,所述连接通孔与极柱远离单体电芯壳体的一端套接。
所述铸压部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锂离子电池包、连接通孔与极柱激光焊接,连接孔与控制系统、起动电源总正极柱、起动电源总负极柱螺栓连接。
所述一号母线、二号母线的制造材料均为铝或铜。
一种汽车锂离子起动电源的装配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一号母线的制备:先根据锂离子电池包与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起动电源总正极柱、控制系统与起动电源总负极柱的连接走向裁剪出单层金属箔的形状,再将多个裁剪后的单层金属箔叠加,并对其上需要与锂离子电池包、控制系统、起动电源总正极柱或起动电源总负极柱连接的部位进行铸压即得到一号母线;
起动电源的装配:先采用一号母线连接锂离子电池包与控制系统,并将单体电芯电压、温度及电池包电流传感器采集线连入控制系统,再用一号母线连接控制系统与起动电源总正极柱、控制系统与起动电源总负极柱即可。
所述锂离子电池包包括电池载盒及固定在电池载盒中的多个单体电芯,所述单体电芯之间通过二号母线电连,该二号母线包括多个并行设置的金属块,相邻的所述金属块之间通过拱形金属片桥接,且金属块通过其上开设的连接通孔套接在单体电芯的极柱上;
所述装配方法还包括锂离子电池包的装配步骤,该步骤位于起动电源的装配步骤之前;
所述锂离子电池包的装配步骤是指:先将单体电芯按预设的排布顺序固定于电池载盒中,再将二号母线上的连接通孔套接在预串并联的单体电芯的极柱上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9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海水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简易式轨道车双向刹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