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震装置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1872.1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1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炳琴;万浩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H02K7/18;B60G13/14;F03G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李思霖 |
地址: | 61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装置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震设备及交通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在行驶过程中,难免会由于路面的颠簸而引起车架的震动,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乘车舒适性,也会缩短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技术人员已经研发了各式各样的减震装置,但是在比较颠簸的路面上,尤其是山路上,车架的振动仍然影响到人们的乘车舒适性。
提供一种新型的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可以配合现有技术中的减震装置使用,以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并且可以回收震动能量;这对于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减少能量浪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其能够有效地对车架进行减震,并且同时可以对震动能量进行回收利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采用了上述减震装置,从而以方便能改善减震效果;同时还能对振动能量进行回收到储存装置中,供车载电器使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减震装置,包括:
套筒组件,所述套筒组件包括筒体、端盖和中心轴,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一端,所述中心轴设置在所述筒体中,所述中心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端盖的中部;
套筒轴,所述套筒轴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套筒轴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套筒轴的外表面上缠绕有线圈;
所述套筒轴装配在所述筒体中,所述中心轴装配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套筒组件与所述套筒轴滑动配合;
所述中心轴上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端盖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套筒轴抵接;
所述中心轴的外表面带有磁性,所述筒体的内表面带有与所述中心轴的外表面相反的磁性;
储存装置,所述储存装置通过导线与所述线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轴通过直线轴承与所述筒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的筒壁上设置有冷却通道;
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水箱、齿轮泵和水管,所述水管将水箱、齿轮泵和冷却通道连接成闭合回路;
所述齿轮泵位于所述水箱的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齿轮泵转动;所述齿轮泵包括驱动轴;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杆和曲柄,所述曲柄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轴垂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铰接,所述连杆的自由端与所述套筒轴铰接;所述套筒轴能够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曲柄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的内壁上安装有圆筒状的第一磁铁,所述中心轴的外壁上安装有圆筒状的第二磁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磁铁包括多个瓦片状的第一磁铁单元,所述第一磁铁单元相互连接;多所述第二磁铁包括多个瓦片状的第二磁铁单元,所述第二磁铁单元相互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所述端盖与所述中心轴均是由导磁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组件还包括隔磁筒,所述隔磁筒套设于所述筒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轴上设置有凹槽,所述述线圈的端部穿过所述凹槽与所述储存装置连接。
一种车辆,包括车架、轮轴所述的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轮轴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减震装置及车辆,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颠簸,减震装置中的压缩弹簧可以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另外,在套筒轴和套筒组件的相对运动过程中,中心轴上的线圈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电动势,并将电能储存在储存装置中,以供车载电子设备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套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第二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磁场分布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套筒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18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