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氰、无磷、无氨仿金电镀液及其制备和电镀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6908.5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52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宋文超;李玉梁;杨威;黄开伟;左正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吉和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3/58 | 分类号: | C25D3/5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3240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氨仿金 电镀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氰、无磷、无氨仿金电镀液及其制备和电镀工艺,属金属或非金属制品的表面电镀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硫酸铜、硫酸锌和锡酸钠为主盐、以主配位剂和辅助配位剂为主盐中金属阳离子的络合剂、以硼酸为仿金电镀液的PH缓冲剂、以氢氧化钾为仿金电镀液的PH调节剂、以光亮性分散剂为仿金电镀液的光亮剂和分散剂。本发明所制仿金电镀液不含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氰化钾(钠)、磷(膦)、氟、游离的无机氨(胺)和氮等成分,且采用本发明制备的无氰、无磷、无氨仿金电镀液进行仿金电镀的工艺操作条件范围宽、易操作,所得的仿金层色泽稳定,并可随操作条件的改变实现从玫瑰金16K、18K到24K间的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或非金属制品的表面电镀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氰、无磷、无氨仿金电镀液,本发明还涉及这种无氰、无磷、无氨仿金电镀液的制备和电镀工艺。
背景技术
在金属或非金属的表面处理技术领域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电镀工艺技术——电镀仿金工艺。它可以在金属以及非金属的表面镀出一层似12-24K金色的,而实际是非金元素的合金镀层。这种合金层是利用电化学沉积的原理,在制品表面电镀出二元的Cu-Zn合金或者三元的Cu-Zn-Sn合金层,可通过改变镀液的温度,或实施的阴极电流密度,或调整操作的时间,得到玫瑰色的16K金、18K金、乃至纯金等不同颜色的合金镀层。
仿金镀层广泛地用于小五金、家具、灯饰、箱包、钟表、音响、建材、室内外广告、招牌、首饰等方面,有着纯金不可替代的、优异的、成本低廉的性能以及安全性能。
目前成熟的仿金电镀工艺中,镀液大多仍是氰化物镀液,其具有稳定、与基层镀层结合力好、得到的镀层金色色泽较逼真等优点,但氰化物镀液毒性大、废水污染环境严重、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这与我国的工业和经济发展方向严重不符。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始,我国开始了无氰电镀仿金的研发,其技术比国外还早,进展也比国外快。无氰电镀仿金的镀液体系主要有焦磷酸盐、酒石酸(盐)、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和乙二胺。除了上述主要配位剂外,镀液内还含有无机的次磷酸盐、硫酸铵、氯化铵、氟化(氢)铵等。但是,上述镀液体系均存在不太稳定、所得仿金层的金色不太逼真、排放的水中含有化学耗氧量大的磷(膦)、氟、氨(胺)等缺点,而且上述镀液体系技术仍不成熟,操作条件,如电流密度、温度、时间等范围太窄,不易掌握,因此,许多工厂自二十世纪80年底以来又纷纷恢复了氰化物电镀仿金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问题,提供一种全新的无氰、无磷、无氨仿金电镀液及其制备和电镀工艺,本发明制备的仿金电镀液不含氰化钾(钠)、不含磷(膦)、不含氟、不含游离的无机氨(胺)和氮,且本发明工艺操作条件范围宽、易操作,所得的仿金层色泽稳定,并可随操作条件的改变实现从玫瑰金16K、18K到24K间的变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无氰、无磷、无氨仿金电镀液,每升溶液含有以下组分:
硫酸铜(CuSO4·5H2O):20~25g/L,
硫酸锌(ZnSO4·7H2O):30~40g/L,
锡酸钠(42%Na2SnO3):0~8g/L,
硼酸(H3BO3):20~30g/L,
主配位剂:80~100g/L。
辅助配位剂:8~10g/L,
氢氧化钾(KOH):80~110g/L,
光亮性分散剂:16~20m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吉和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吉和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69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