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含硫的N,N-双环吡唑烷酮类衍生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2184.5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3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万芝;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87/04 | 分类号: | C07D48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吡唑 酮类 衍生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含硫的N,N‑双环吡唑烷酮类衍生物的方法,在有机溶剂中,碘化亚铜和吡啶类配体在碱以及正丁基碘化胺的作用下催化重氮甲碱亚胺类化合物、硫代对甲苯磺酸酯类化合物和炔类化合物的反应,合成含硫的N,N‑双环吡唑烷酮类衍生物。本发明制备方法采用一锅法,直接将重氮甲碱亚胺类化合物、硫代对甲苯磺酸酯类化合物和炔类化合物一次性加入反应容器中,反应原料廉价易得,制备方法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碘化亚铜催化的含硫的N,N-双环吡唑烷酮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N,N-双环吡唑烷酮衍生物的结构式如下:
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杂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药物和生物活性,如:Robert等人(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within a Series of PyrazolidinoneAntibacterial Agents.J Med Chem.1993,36,3219-3223)报道了N,N-双环吡唑烷酮类衍生物在治疗感染病上的相关研究;Joseph等人(The Acylating Potential ofγ-LactamAntibacterials:Base Hydrolysis of Bicyclic Pyrazolidinones.J.Med.Chem.1988,31,1227-1230)发现 N,N-双环吡唑烷酮衍生物优异的抗菌作用。因此不断开发基于N,N-双环吡唑烷酮类衍生物的新型结构,发展高效的合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N,N-双环吡唑烷酮衍生物主要通过:1.重氮甲碱亚胺类化合物和端炔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生成3位取代的N,N-双环吡唑烷酮衍生物(A new Copper-Catalyzed[3+2]Cycloaddition: Enantiselective Coupling of Terminal Alkynes with AzomethineImines To Generate Five-Membered Nitrogen Heterocycles.J.Am.Chem.Soc.2003,125,10778-10779),若要通过此方法在2位引入其它官能团则具有一定困难;2.重氮甲碱亚胺类化合物和内炔的 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生成2,3位取代的N,N-双环吡唑烷酮衍生物,但此种方法适用的内炔种类较少具有一定局限性(Phosphine-Catalyzed[3+3]-DominoCycloaddition of Ynones and Azomethine Imines To Construct FunctionalizedHydropyridazine Derivatives.Org.Lett. 2016,18,2604-2607);3.重氮甲碱亚胺类化合物和烯烃类化合物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但适用的烯烃种类也不多,且方法1,2生成的N,N-双环吡唑烷酮衍生物的2,3位之间为双键可以更加容易进行官能团衍生化(Asymmetric[3+2]Cycloaddition of Methyleneindolinones with N,N-Cyclic Azomethine IminesCatalyzed by a N,N-Dioxide-Mg(OTf)2Complex.J.Org.Chem.2015,80,9691-9699)。所以探索更加简便,适用范围更广的N,N-双环吡唑烷酮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备含硫的N,N-双环吡唑烷酮类衍生物的方法,本发明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制备含硫的N,N-双环吡唑烷酮类衍生物的方法,具体为:在有机溶剂中,碘化亚铜和吡啶类配体在碱以及正丁基碘化胺的作用下催化重氮甲碱亚胺类化合物,硫代对甲苯磺酸酯类化合物和炔类化合物一锅法反应,合成具有下列化学式(I)的含硫的N,N-双环吡唑烷酮类衍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21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腺嘌呤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α-氮杂螺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