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BR部分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耦合厌氧氨氧化的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2252.6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57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彭永臻;陈建飞;张建华;孙雅雯;张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br 部分 短程 硝化 耦合 厌氧氨 氧化 装置 方法 | ||
SBR部分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耦合厌氧氨氧化的装置与方法,属于城市生活污水生物处理领域。装置主要由进水箱,反硝化除磷反应器,部分短程硝化反应器,SBR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和三个中间水箱组成;装置流程为:污水从进水箱进入反硝化除磷反应器,进行COD的储存和P的释放,接着排出部分污水到第一中间水箱,然后进水到部分短程硝化反应器,进行部分短程硝化,接着将污水全部排出到第二中间水箱,然后进水到SBR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进行厌氧氨氧化,其出水排入第三中间水箱,最后将污水泵入反硝化除磷反应器,进行反硝化除磷及好氧深度除磷,最终污水排出。本发明适用于C/N较低的生活污水,可达自养深度脱氮除磷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相关的SBR部分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耦合厌氧氨氧化的装置与方法,属于污水生物处理领域,尤其适用于C/N较低的城市生活污水的同步自养脱氮除磷;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氮磷污染的问题却是越发严重,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也是影响恶劣,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另外,以高能耗为代价实现高效的污水处理,虽可以改善污水质量,但是能耗的损失也不可忽略,此外,由此产生的附加污染,如温室气体的增加等问题,也需要重视。一些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厂已经由高能耗转向低能耗发展。因此,仅仅改善水处理效果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要求,新的处理工艺亟待开发;
污水处理中,脱氮除磷又是重中之重。由于传统的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中除高能耗外还有工艺中本身的问题,如:聚磷菌PAOs和硝化菌对DO和污泥龄的竞争,PAOs和反硝化菌对碳源的竞争,使得污水同步脱氮除磷难以实现。分步实现固然可以达到好的处理效果,但是对于碳源的要求十分高,仅污水中的碳源远远不足,如不外加碳源,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都无法达标排放。但是此工艺一方面可以解决各种菌的竞争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解决碳源不足的问题,所以,市场前景,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反硝化除磷技术是最新的同步脱氮技术,其理论研究深入,技术研究先进,主要微生物为反硝化聚磷菌,利用DPAOs吸收污水中的有限碳源,以“一碳两用”的优势进行同步脱氮除磷,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中存在的除磷效果差,脱氮效率低等问题;部分短程硝化与厌氧氨氧化脱氮技术实现了自养脱氮,可以节约曝气量,节约碳源,节省反应时间,污泥产量少等优势;而序批式反应器(SBR)工艺优点众多:投资省,工艺简单,操作灵活,管理方便等,在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应用尤其广泛。通过合理的调控与组合可以达到同步高效深度脱氮除磷;
本发明装置SBR部分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耦合厌氧氨氧化,通过三个独立的SBR反应器,分别为反硝化聚磷菌(DPAOs),亚硝酸菌(AOB),厌氧氨氧化菌(AAOB)创造最适环境,使三类菌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各自的作用,协调同步实现氮磷的去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SBR部分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耦合厌氧氨氧化的装置与方法,实现碳氮比低的城镇生活污水的同步脱氮除磷,解决传统脱氮除磷工艺中碳源不足,处理效果差等问题;
SBR部分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耦合厌氧氨氧化的装置,主要由进水箱(1),反硝化除磷反应器,第一中间水箱(46),第二中间水箱(40),部分短程硝化反应器(3),第三中间水箱(45),SBR厌氧氨氧化反应器(4)组成;进水箱通过第一进水泵(21)和第一进水阀(24)将水送入反硝化除磷反应器(2),然后通过第一蠕动泵(22)和第二进水阀(25)将水送到第一中间水箱(46),然后第一中间水箱(46)通过第三蠕动泵(47)和第四进水阀(48)将水送到部分短程硝化反应器(3),接着通过第二蠕动泵(23)和第三进水阀(26)将水送到第二中间水箱(40),然后第二中间水箱(40)进水到SBR厌氧氨氧化反应器(4),SBR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出水进入到第三中间水箱(45)接着通过回流泵(32)和回流阀(31)将水回流至反硝化除磷反应器(2),通过排水泵(36)和排水阀(30)将水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22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