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调整固定化蛋白酶水解产物分子量分布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4242.6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7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曹雁平;朱雨辰;王少甲;袁英髦;许朵霞;王蓓;肖俊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11237 | 代理人: | 耿小强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 调整 固定 蛋白酶 水解 产物 分子量 分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蛋白酶水解产物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超声调整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产物分子量分布的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生物代谢研究发现:人类摄取的蛋白质经过消化道的多种酶水解后,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仅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更多的是以肽的形式直接吸收,而且,二肽和三肽的吸收速度比相同组成的氨基酸还要快。
肽(peptide)是α-氨基酸以肽键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它也是蛋白质水解的中间产物。
一般,根据肽中氨基酸的数量的不同,肽有多种不同的称呼: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同理类推还有三肽、四肽、五肽等。通常由10~100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它们的分子量低于10,000Da(Dalton,道尔顿),能透过半透膜,不被三氯乙酸及硫酸铵所沉淀。也有文献把由2~10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称为寡肽(小分子肽),分子质量小于6000Da,能够直接参与消化、代谢及内分泌的调节,其吸收机制优于蛋白质和氨基酸。10~50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称为多肽。
多肽有生物活性多肽和人工合成多肽两种。多肽的种类:1、细胞因子模拟肽:利用已知细胞因子的受体从肽库内筛选细胞因子模拟肽,近年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外已筛选到了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人促血小板生成素,人生长激素、人神经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等多种生长因子的模拟肽,这些模拟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相应的细胞因子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但具有细胞因子的活性,并且具有分子量小的优点。细胞因子模拟肽处于临床前或临床研究阶段。2、抗菌性活性肽:当昆虫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时产生大量的具有抗菌活性的阳离子多肽,已筛选出百余种抗菌肽,体内外实验证实,多个抗菌肽不仅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还能杀死肿瘤细胞。例如,从蚕体内筛选的抗菌肽D表现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并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蛇毒内也存在多种活性多肽,从蛇毒内分离出一个13个氨基酸(INKAIAALAKKLL)小肽,其对G+及G-菌均有极强的杀菌能力。3、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多肽:很多植物中药有降血压、降血脂、溶血栓等作用,不仅可用作药物,亦可用作保健食品。现已发现很多有效成分是小分子多肽,比如我国科学家以大豆为原料加工分离出的活性多肽,可通过小肠直接吸收,能防治血栓,高血压和高血脂,还能延缓变老,提高肌体抗肿瘤力。从人参、茶叶、银杏叶等植物内也分离出很多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小肽。4、其它药用小肽:小肽药物除在上述几大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外,在其它很多领域也取得一些进展。比如stiernberg等发现一个合成肽(TP508)能促进伤口血管的再生,加速皮肤深度伤口的愈合。Pfister等发现一个小肽(RTR)4能防止碱损伤角膜内炎症细胞的侵润,抑制炎症反应。Carron等证实其筛选的2个合成肽能抑制破骨细胞对骨质的重吸收。5、诊断用多肽:多肽在诊断试剂中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作抗原检测病毒、细胞、支原体、螺旋体等微生物和囊虫、锥虫等寄生虫的抗体,多肽抗原比天然微生物或寄生虫蛋白抗原的特异性强,且易于制备,因此装配的检测试剂,其检测抗体的假阴性率和本底反应都很低,易于临床应用。现在用多肽抗原装配的抗体检测试剂包括:甲、乙、丙、庚或肝病毒、艾滋病病毒、人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梅毒螺旋体、囊虫、锥虫、莱姆病及类风湿等。使用的多肽抗原大部分是从相应致病体的天然蛋白内分析筛选获得,有些是从肽库内筛选的全新小肽。
一些多肽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是多样化且来源充足的食品原料,具有多种人体代谢和生理调节功能,如易消化吸收、促进免疫、激素调节、抗菌、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等。多数生物活性肽是以非活性状态存在于蛋白质的长链中,当用适当的蛋白酶水解时,其分子片段与活性被释放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商大学,未经北京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42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