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轮毂辐条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2986.2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6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邱景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集质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06 | 分类号: | B60B1/06;B60B1/14;B60B3/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轮毂 辐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的轮胎部件,特别是指一种碳纤维汽车轮毂辐条。
背景技术
我国汽车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各项性能指标的提高,世界各国政府对节能、环保的要求也日趋严格。所以,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汽车一般部件重量减轻1%,可以节油1%,运动部件重量每减轻1%,可以节油2%。
汽车轮毂是装在汽车上用来支撑轮胎的部件,汽车轮毂作为汽车最重要的运动部件之一,对其的性能,重量,实用寿命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轿车的轮毂结构一般包括轮辋和轮辐,业界提出采用碳纤维材质一体制成的车轮轮毂,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在同等动力下,碳纤维轮毂的制动性能比铝合金轮毂更灵敏,减震效果更好,并且油耗更低。
碳纤维轮毂制造是用模亚成型或材料预成型技术,出模后产品的厚度有部分不均匀;为了保留碳纤维的纤维完整性,不均匀的厚度无法像金属材料一样进行机加工的精细化平整,那么因此将导致轮毂安装入的平衡问题,影响行驶,同时用碳纤维制成的轮毂,安装进汽车轮毂轴承上,需要反复多次安装,如果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安装螺丝孔,将被磨损并导致安装的平衡问题,影响驾驶及安全;另,两片式碳纤维汽车轮毂在轮辋及辐条螺丝的锁合处,需要锁牢,若将螺丝拆下,碳纤维的螺孔会被磨损,二次锁固时,达不到锁固要求,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因此现有的碳纤维轮毂装配后若出现问题,需要整个轮毂进行更换,成本高,给实际使用带来困扰。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汽车轮毂辐条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可重复拆装以降低成本的碳纤维轮毂辐条。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碳纤维轮毂辐条,其具有一辐条本体,该辐条本体为碳纤维材质,辐条本体上设有多个与轮辋锁固的预留装配孔,各预留装配孔内分别设有一具有装配孔的金属件,该辐条本体的中心具有与轮轴毂配合的预留中心孔,预留中心孔内配合有一金属装配环,该辐条本体于预留中心孔的外圈还设有多个与轮轴毂配合锁固的预留锁孔,各预留锁孔内分别固定一金属环,辐条本体于朝向轮轴毂的一面还固定一与轮毂轴承对应的金属片。
所述预留装配孔为通孔,并呈等间距环状分布在辐条本体上。
所述预留装配孔为沉孔,并呈等间距环状分布在辐条本体上,所述金属件的装配孔具有内螺纹。
所述辐条本体与轮轴毂连接的一面形成一凹槽,该辐条本体的预留中心孔与该凹槽相连通,所述金属片配合在该凹槽中。
所述辐条本体采用碳纤维材质通过模具压模或者注塑一体成型,所述金属件、金属装配环、金属环及金属片预埋在模具内,与辐条本体一体成型。
所述辐条本体采用3D打印一体成型,所述金属件、金属装配环、金属环及金属片采用胶水胶固在辐条本体上。
所述辐条本体与轮辋配合的一面固定有一环状金属固定件,该环状金属固定件设有与金属件的装配孔相对应的通孔。
一种碳纤维轮毂辐条,其具有一辐条本体,该辐条本体为碳纤维材质,辐条本体上设有多个与轮辋锁固的预留装配孔,各预留装配孔内分别设有一具有装配孔的金属件,该辐条本体的中心具有一预留中心孔,预留中心孔内配合有一金属装配件,该金属装配件的中心具有与轮轴毂配合的轴孔,轴孔的外周设有多个与轮轴毂配合锁固的锁孔。
所述辐条本体采用3D打印一体成型,所述金属件、金属装配件、采用胶水胶固在辐条本体上。
所述辐条本体的预留中心孔与金属装配件设有相互配合的凸块及缺槽。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碳纤维轮毂辐条是采用碳纤维材质一体成型,在该辐条与轮辋及辐条与轮轴毂的连接处则装配金属结构,如此形成的辐条在保证轻质、刚性的前提下,又可保证碳纤维的轮辋及辐条装配后的刚性,解决碳纤维材质被磨损而无法二次使用的缺陷,使碳纤维的轮辋及辐条可多次拆装而不会影响装配刚性,碳纤维的辐条相较于铝合金或者钢材质的现有结构,其重量轻,抗撞击性更好因此更安全;减震效果好增加舒适度;质量更轻惯性阻力小可更好的提高汽车的操控性能同时减少油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正面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背面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与轮辋组合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集质复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集质复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29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美术用便于清洗的画板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爪式陷车自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