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1500℃轻质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7877.1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6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钟业盛;史丽萍;李明伟;赫晓东;曾岗;杨霖;马晓亮;罗国全;李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80;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500 刚性 陶瓷纤维 隔热 制备 方法 | ||
1.耐1500℃轻质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按质量比为(20~40):(25~35):(25~35)的比例将红外遮光剂氧化锆、粘结剂蔗糖和烧结助剂氮化硼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粉料,将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进行混合得到乙醇溶液,然后将混合粉料与乙醇溶液均匀混合得到粉料溶液,再按质量比为1:(30~100)的比例将陶瓷纤维和去离子水进行均匀混合得到陶瓷纤维溶液,最后将得到的粉料溶液与陶瓷纤维溶液混合,得到纤维浆料溶液;
二、将步骤一得到的纤维浆料溶液倒入带孔的不锈钢模具中,静置后采用真空抽滤法排出水分,压制得到陶瓷隔热瓦湿坯,将陶瓷隔热瓦湿坯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得到陶瓷隔热瓦干坯;
三、将硅源和碳源作为前驱体,乙醇和蒸馏水为共溶剂,采用酸/碱二步催化法制备Si-C-O凝胶;
四、将陶瓷隔热瓦干坯浸渍入步骤三所制备的Si-C-O凝胶中,然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处理,使Si-C-O凝胶包覆在陶瓷隔热瓦干坯中的陶瓷纤维表面,得到凝胶陶瓷瓦湿坯,常温放置20~26小时后在烘箱中干燥处理,最后转移到真空干燥箱中在120~170℃的温度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凝胶陶瓷瓦干坯;
五、将凝胶陶瓷瓦干坯放入高温烧结炉中,在1300~1500℃的温度下进行烧结处理,得到耐1500℃轻质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
其中步骤一所述的陶瓷纤维由质量百分数为40%~50%的石英陶瓷纤维、30%~40%的碳化硅陶瓷纤维和15%~30%的莫来石纤维组成;步骤二中所述的硅源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所述的碳源为正硅酸乙酯;
步骤四所述的在烘箱中进行梯度干燥处理,是先在40℃下对凝胶陶瓷瓦湿坯干燥12~18小时,然后在60℃下干燥12~18小时,最后在80℃下干燥24~36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1500℃轻质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石英陶瓷纤维和碳化硅陶瓷纤维的直径为1~2μm,莫来石纤维的直径为5~8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1500℃轻质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石英陶瓷纤维、碳化硅陶瓷纤维和莫来石纤维的纤维长度为5~6.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1500℃轻质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按质量比为1:15~25将粉料溶液与陶瓷纤维溶液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1500℃轻质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将陶瓷隔热瓦湿坯放入真空干燥箱中以120~170℃的温度进行干燥,得到陶瓷隔热瓦干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1500℃轻质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制备Si-C-O凝胶的过程如下:
a、按质量份数称取硅源10~18份、碳源10~13份、无水乙醇20~50份和去离子水8~40份,将全部的硅源、全部的碳源和其中一半的无水乙醇混合,在60℃下磁力搅拌得到混合液a,将余下的一半无水乙醇和全部的去离子水混合,在60℃下磁力搅拌得到混合液b,混合液a与混合液b混合得到反应液;
b、向反应液中滴加盐酸,调节体系的pH=2~4,封口在60℃下磁力搅拌反应80~100分钟,得到酸催化反应液,然后滴加氨水,调节体系的pH=7~8,室温下进行缩聚反应得到Si-C-O凝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1500℃轻质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控制得到的Si-C-O凝胶在室温下的运动粘度为8.2~12.3mm2/s。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1500℃轻质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300~15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1500℃轻质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在1300~1500℃的温度下进行烧结处理2~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78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