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结构的硅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8021.6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7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蒋大为;陈正才;高向东;王涛;杨颜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微晶园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64 | 分类号: | H01L23/64;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刘海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结构 电容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双层结构的硅电容器,包括P型衬底(1),其特征是:在所述P型衬底(1)上表面形成多个硅槽(2),硅槽(2)从P型衬底(1)的上表面向下表面方向延伸;在所述P型衬底(1)的上表面和硅槽(2)的表面掺杂N型杂质推结形成N型导电层,作为第一层电容的内部电极,在P型衬底(1)和硅槽(2)的N型导电层上依次设置第一层介质层(3)、第一层多晶(4)、第二层介质层(5)和第二层多晶(6),第一层多晶(4)作为第一层电容和第二层电容的公共内部电极,第二层多晶(6)作为第二层电容的内部电极;在所述第二层多晶(6)上设置绝缘介质层(7),绝缘介质层(7)覆盖住下方的第一层介质层(3)、第一层多晶(4)、第二层介质层(5)和第二层多晶(6);在所述绝缘介质层(7)上设置第一接触孔(8)、第二接触孔(10)和第三接触孔(11),第一接触孔(8)的底部与N型导电层接触,第二接触孔(10)的底部与第一层多晶(4)接触,第三接触孔(11)的底部与第二层多晶(6)接触;在所述第一接触孔(8)和第三接触孔(11)处设置第一外电极金属(9),在第三接触孔(11)处设置第二外电极金属(12),第一外电极金属(9)和N型导电层和第二层多晶(6)接触,第二外电极金属(12)和第一层多晶(4)接触,第一外电极金属(9)和第二外电极金属(12)之间由绝缘介质层(7)相隔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结构的硅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层介质层(3)和第二层介质层(5)的厚度为20nm~100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结构的硅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层多晶(4)的厚度为500nm~600nm,第二层多晶(6)的厚度为700nm~800nm。
4.一种双层结构的硅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P型衬底(1),在P型衬底(1)的上表面刻蚀出多个硅槽(2),硅槽(2)从P型衬底(1)的上表面向下表面方向延伸;
(2)在P型衬底(1)的上表面和硅槽(2)进行N型杂质的掺杂和推结,得到N型导电层;
(3)在P型衬底(1)和硅槽(2)的N型导电层表面依次生长第一层介质层(3)、第一层多晶(4)、第二层介质层(5)和第二层多晶(6);
(4)依次刻蚀第二层多晶(6)、第二层介质层(5)、第一层多晶(4),得到与第二层介质层(5)连接的第一种连接孔(13)和与P型衬底(1)连接的第二种连接孔(14);
(5)淀积一层绝缘介质层(7);
(6)对绝缘介质层(7)进行刻蚀形成第一接触孔(8)、第二接触孔(10)和第三接触孔(11),第一接触孔(8)位于第二种连接孔(14)处,第二接触孔(10)位于第一种连接孔(13)处;所述第一接触孔(8)的底部与N型导电层接触,第二接触孔(10)的底部与第一层多晶(4)接触,第三接触孔(11)的底部与第二层多晶(6)接触;
(7)在绝缘层介质层(7)上进行金属溅射,得到金属层;对金属层进行光刻,保留第一接触孔(8)、第二接触孔(10)和第三接触孔(11)处的第一外电极金属(9)和第二外电极金属(12);所述第一外电极金属(9)和N型导电层和第二层多晶(6)接触,第二外电极金属(12)和第一层多晶(4)接触,第一外电极金属(9)和第二外电极金属(12)之间由绝缘介质层(7)相隔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结构的硅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首先在P型衬底(1)的上表面淀积600nm的SiO2掩膜,选择性地掩蔽和刻蚀掩膜,在P型衬底(1)的上表面光刻和等离子刻蚀出多个硅槽(2),硅槽(2)深度为30~100um,硅槽(2)宽度为2-3um;再采用BOE全漂去除P型衬底(1)上的SiO2掩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结构的硅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通过POCl3进行N型杂质的掺杂和推结,得到N型导电层;在进行掺杂和推结的过程中会产生厚度50nm~80nm 的SiO2,采用BOE全漂去除形成的Si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微晶园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微晶园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802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保无人机
- 下一篇:减震垫及具有该减震垫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