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粮运输车储粮环境智能管理专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1400.0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1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朱秋君;李臻;李朝英;曹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N5/02 | 分类号: | G06N5/02;G06N5/04;G06Q10/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输车 环境 智能 管理 专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粮运输车储粮环境智能管理专家系统,其包括专家系统数据库、知识库、推理机、人机交互平台和通风控制执行机构。推理机根据粮情报告,选择规则库中的规则进行逐条比较和匹配,未找到匹配规则时,将根据满足粮食行业机械通风标准的判定算法推理出通风策略,发送给人机交互平台,然后将粮情报告和未匹配规则信息保存到专家系统数据库的故障表中,用来完善规则库中的规则。知识库通过自学习的方法完善应对不同粮情的规则库模型;知识库除规则库外还设置事实库,每一轮完整的通风控制过程的粮情报告和通风策略都保存在事实库中,并能将不同的粮情报告和通风策略生成新的规则,用来优化和完善规则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粮仓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智能管理专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散粮运输车的储粮环境智能管理专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全国主要散粮物流通道和散粮物流节点的逐步建立,基本实现主要跨省粮食物流通道的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和整个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和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形成,散粮运输车日益受到重视。我国粮食供需极不平衡,经常需要长途跨省跨区域运粮,历时时间较长,在长途运粮过程中,受到天气湿热的影响,导致粮食的品质无法保障,时有发生粮食发霉变质的情况。由此可见能够保证粮食流通过程中安全储藏的智能化散粮运输车将是现代化粮食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的保障运输中粮食的安全,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粮运输车储粮环境智能管理专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粮运输车储粮环境智能管理专家系统,其包括专家系统数据库、知识库、推理机、人机交互平台和通风控制执行机构;人机交互平台将从检测设备实时获取的粮情数据生成粮情报告录入专家系统数据库;推理机采用正向推理机制,根据该粮情报告判定初步通风策略,并选择知识库的规则库中的规则进行比较和匹配,修正该初步通风策略获得针对当前粮情的最终通风策略;人机交互平台将该最终通风策略传送给通风控制执行机构去执行;其中,
推理机根据粮情报告,选择规则库中的规则进行逐条比较和匹配,未找到匹配规则时,将根据满足粮食行业机械通风标准的判定算法推理出通风策略,发送给人机交互平台,然后将粮情报告和未匹配规则信息保存到专家系统数据库的故障表中,用来完善规则库中的规则;
知识库根据散粮运输车在粮食运输过程中对粮食品质的影响为依据,通过自学习的方法完善应对不同粮情的规则库模型;知识库除规则库外还设置事实库,每一轮完整的通风控制过程的粮情报告和通风策略都保存在事实库中,并能将不同的粮情报告和通风策略生成新的规则,用来优化和完善规则库。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知识库在规则库建立初期事实库中保存的完整通风过程的形成的规则直接用来扩充规则库。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人机交互平台中加入对规则库中的规则进行查询、修改,增加和删除的功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人机交互平台将从检测设备实时获取的粮情数据,求取粮食的平均温度、平均水分、温度梯度和车厢内外平均空气温湿度,在通过调用专家系统数据库查表计算粮堆温度下空气相对湿度RH1和粮堆的平衡相对湿度RH2,生成粮情报告录入专家系统数据库。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散粮运输车储粮环境智能管理专家系统工作时,人机交互平台判断当前粮情是否存在超标的情况,如果是则启动粮情超标报警机制;推理机推理获得的通风类型、预估通风时间和当前通风设备当前的状态,确定当前是需要通风、是否结束通风、和是否改变当前的通风控制;当推理机判断完成通风目标时,将本次通风过程开始的通风方式、通风时间和通风完成效果保存到知识库的事实库列表中;最后将确定的通风控制结果保存到规则库列表中传送给人机交互平台,由人机交互平台发送给通风控制执行机构去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14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初至拾取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网络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