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IK细胞的诱导培养试剂及其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12553.7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5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姚玲玲;杨苗;杨敏;孟得龙;宋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焕生汇生物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783 | 分类号: | C12N5/078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ik 细胞 诱导 培养 试剂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IK细胞的诱导培养试剂及其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免疫细胞疗法作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第四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最近几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免疫细胞以高效的杀瘤活性和无副作用已经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CIK作为免疫治疗中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目前存在很多种诱导方法,其质量和数量也参差不齐;也有在不同方向对CIK制备方面的研究,但实际应用中因受到细胞因子和制剂较多,周期较长,制备标准不一的影响,出现制备工艺繁琐,不稳定,细胞质量和数量不能有效控制,甚至出现污染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IK细胞的诱导培养试剂及其培养方法,主要解决CIK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诱导质量以及细胞增殖数量的稳定性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CIK细胞的诱导培养试剂,该试剂包括试剂A:50ng/ml抗CD3单克隆抗体;试剂B:1000IU/ml IFN-γ;试剂C:1000IU/ml IL-2和20ng/ml IL-15;试剂D:100IU/ml IL-1;试剂E:淋巴细胞分离液40ml。
一种利用上述试剂对CIK细胞的诱导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试剂A于T-175培养瓶包被,4℃过夜;
2)、取机采外周血30ml,用D-PBS稀释至50ml,试剂E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获PBMC,1500rpm30分钟;
3)、将收集的PBMC用D-PBS清洗2遍,1350rpm 5分钟,将清洗后的PBMC按照1-2*10^6/ml重悬于100ml X-VIVO15培养基中,加入试剂B,置于二氧化碳培养箱孵育;
4)、24小时后加入试剂C 100ul和试剂D;
5)、第3天加入150ml培养基和试剂C 150ul;
6)、第6天加入450ml培养基和试剂C 450ul,分别转移至2个培养袋中;
7)、第9天分别在两个培养袋加入450ml培养基和试剂C 450ul;
8)、第12天分别在两个培养袋加入400ml培养基和试剂C 400ul,取样做质检;
9)、第14天收集细胞,并取样做流式,即可。
本发明可以实现简单,高效,稳定的诱导CIK细胞;在经典制备方案中加入IL-15更好的提高了CIK细胞的增殖数量和γ-IFN的分泌,提高CIK细胞的抗瘤作用;CIK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诱导质量高以及细胞增殖数量的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检测组一检测结果图;
图2为检测组二检测结果图;
图3为检测组三检测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一种CIK细胞的诱导培养试剂,该试剂包括试剂A:50ng/ml抗CD3单克隆抗体;试剂B:1000IU/ml IFN-γ;试剂C:1000IU/ml IL-2和20ng/ml IL-15;试剂D:100IU/ml IL-1;试剂E:淋巴细胞分离液40ml;利用上述试剂对CIK细胞的诱导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试剂A于T-175培养瓶包被,4℃过夜;
2)、取机采外周血30ml,用D-PBS稀释至50ml,试剂E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获PBMC,1500rpm30分钟;
3)、将收集的PBMC用D-PBS清洗2遍,1350rpm 5分钟,将清洗后的PBMC按照1-2*10^6/ml重悬于100ml X-VIVO15培养基中,加入试剂B,置于二氧化碳培养箱孵育;
4)、24小时后加入试剂C 100ul和试剂D;
5)、第3天加入150ml培养基和试剂C 150ul;
6)、第6天加入450ml培养基和试剂C 450ul,分别转移至2个培养袋中;
7)、第9天分别在两个培养袋加入450ml培养基和试剂C 450ul;
8)、第12天分别在两个培养袋加入400ml培养基和试剂C 400ul,取样做质检;
9)、第14天收集细胞,并取样做流式,即可。
采用本方法与现有试剂盒说明使用方法对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焕生汇生物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焕生汇生物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25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栓上料机构
- 下一篇:轮毂轴承螺栓放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