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荧光磁性贵金属纳米簇核壳微球显现指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3863.0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56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黄锐;易旻;陈虹宇;刘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政法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2 | 分类号: | C09K11/02;C09K11/58;C09K11/87;A61B5/117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4 | 代理人: | 陈立荣 |
地址: | 4011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荧光 磁性 贵金属 纳米 簇核壳微球 显现 指印 方法 | ||
利用荧光磁性贵金属纳米簇核壳微球显现指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磁性贵金属纳米簇为在聚乙烯亚胺修饰的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表面直接孵育金、银或铂纳米簇,从而形成金、银或铂纳米簇核壳微球,即金、银或铂纳米簇显现试剂。本发明具有制备的荧光磁性贵金属纳米簇核壳微球荧光量子产率高,且荧光持续时间长,具有低毒性;指印显现操作快速高效,可清晰显现30天的陈旧指印;本发明制备的荧光磁性贵金属纳米簇核壳微球显现陈旧指印的性能优于传统显现试剂;构建的显现观察系统能较高的固定指印信息,有利于检验鉴定等有益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安刑事技术指印鉴定领域,具体涉及利用荧光磁性纳米簇核壳微球显现指印的方法。
背景技术
指纹具有人各不同、终生不变、触物留痕特性,有“人体身份证”和“证据之王”的美称,对揭露、证实犯罪和识别罪犯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人双手手指指头的乳突花纹上分布有汗孔,汗孔分泌的汗液常含有油脂以及其他微小物质。因此遗留在客体上的汗潜指印成分包含少量的水、少量的无机物、蛋白质、油脂等有机物。
指印显现技术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传统显现方法有502熏显法、茚三酮法、DFO法等。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纳米材料应用于潜指印显现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出现了利用金属、上转换发光、磁性纳米材料显现指印等方法。
作为传统显现方法的磁粉,颗粒大小约为800目,由于颗粒具有磁性,用于潜指印刷显时被磁粉刷吸引而不悬浮于空气中,因此是刑科人员在现场勘验时的首选。受此启发,磁性粒子也开始受到关注,被纳入潜指印显现的方法体系中。关于功能化纳米磁珠的报道很多,其中是类似哑铃状的纳米金功能化的纳米Fe3O4(尺寸控制4-20nm)。纳米金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小尺寸效应等特点,使它能与含巯基、氨基的有机物如蛋白质等结合,与含苯环的荧光素形成共价键,增强荧光素的荧光效果等。因此,该功能化后Au-Fe3O4纳米粒子具有可选择性、兼容性和超顺磁特性,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MRI成像、癌细胞诊断、控制毒品分散等领域,也有关于其在潜指纹显现的报道,但是该复合的磁性纳米粒子因为粒子的颜色等特点,应用于背景反差不大的潜指纹显现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磁性荧光纳米材料,作为一类新型的复合材料,因其在核共振成像、生物传感器以及靶向药物载体等多种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众多科学家研究新型材料的方向。关于荧光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有很多报道如将硫醇修饰的Fe3O4与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通过化学键合方式连接在一起,得到Fe3O4@CdTe磁性荧光复合材料;制备中间保护层结合稀土元素与磁性纳米粒子从而结合二者的磁性与荧光性质。但是量子点与稀土元素本身具备的毒性与辐射一定程度限制了二者的应用。荧光磁性纳米材料由于兼具磁性和荧光性质,而在潜指印显现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指印显现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利用荧光磁性贵金属纳米簇核壳微球显现指印的方法。
本发明利用荧光磁性贵金属纳米簇核壳微球显现指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磁性贵金属纳米簇为在聚乙烯亚胺修饰的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表面直接孵育金、银或铂纳米簇,从而形成金、银或铂纳米簇核壳微球,即金、银或铂纳米簇显现试剂。
进一步的,本发明利用荧光磁性贵金属纳米簇核壳微球显现指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硫酸亚铁、氯化高铁、氯金酸、硝酸银、氯铂酸、抗坏血酸、谷胱甘肽、氨水、氢氧化钠和聚乙烯亚胺为原料制备荧光磁性贵金属纳米簇核壳微球,所述荧光磁性贵金属纳米簇核壳微球包括荧光磁性金纳米簇核壳微球、荧光磁性银纳米簇核壳微球和荧光磁性铂纳米簇核壳微球,即金纳米簇显现试剂、银纳米簇显现试剂和铂纳米簇显现试剂;
S2、模拟案件现场,志愿者制作指印样本;
S3、将步骤S2中的指印样本分别使用步骤S1制备的金纳米簇显现试剂、银纳米簇显现试剂或铂纳米簇显现试剂显现汗潜指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政法大学,未经西南政法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38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