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互通式立交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14635.5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9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夏永旭;柴伦磊;王星;韩兴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齐书田 |
地址: | 71006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互通 立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立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互通式立交。
背景技术
大规模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均道路面积急剧减少,地面交通日益拥挤,各大城市均开始建设三维立体交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高架道路环保及景观效益较差的缺点逐渐凸显,因而世界各大城市均转而发展地下交通系统。随着城市地下公路的修建,城市地下互通式立交大量涌现。然而,目前采用的平行双洞地下互通式立交具有占地面积大,选址不易;在有限空间内需进行多次立交隧道施工,施工周期长,对立交周边管线及建筑物影响大;受城市地下建构筑影响,匝道线型指标不易保证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互通式立交,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结构简单,所需地下空间面积小,建设周期短,成本低,线型指标易于保证;车流无交叉,车辆通行效率高、能耗低、安全性能好,能够很好地实现地下公路隧道的互联互通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互通式立交,包括十字交叉的东西向主隧道和南北向主隧道,且东西向主隧道下穿南北向主隧道,东西向主隧道的两端分别为东路口和西路口,南北向主隧道的两端分别为南路口和北路口;
东路口和北路口之间连接有东向北右拐匝道隧道以及北向东左拐匝道隧道,北路口和西路口之间连接有西北连接隧道,西路口和南路口之间连接有西向南右拐匝道隧道和南向西左拐匝道隧道,南路口和东路口之间连接有东南连接隧道。
进一步地,东西向主隧道和南北向主隧道均为单洞双层隧道,东西向主隧道的上层为西向东车道,下层为东向西车道;南北向主隧道的上层为南向北车道,下层为北向南车道。
进一步地,西北连接隧道和东南连接隧道均为单洞双层隧道,西北连接隧道的上层为西向北左转匝道,下层为北向西右转匝道;东南连接隧道的上层为南向东右拐匝道,下层为东向南左转匝道。
进一步地,西向北左转匝道设置在南向北车道的西侧以及西向东车道的北侧之间,且由东西向主隧道的上层连接至南北向主隧道的上层;北向西右转匝道设置在北向南车道的西侧以及东向西车道的北侧之间,且由南北向主隧道的下层连接至东西向主隧道的下层。
进一步地,南向东右转匝道设置在南向北车道的东侧以及西向东车道的南侧之间,且由南北向主隧道的上层连接至东西向主隧道的上层;东向南左转匝道设置在东向西车道的南侧以及北向南车道的东侧之间,且由东西向主隧道的下层连接至南北向主隧道的下层。
进一步地,东向北右拐匝道隧道设置在东向西车道的北侧以及南向北车道的东侧之间,且由东西向主隧道的下层连接至南北向主隧道的上层;北向东拐匝道隧道设置在北向南车道的东侧以及西向东车道的北侧之间,且由南北向主隧道的下层连接至东西向主隧道的上层。
进一步地,所述东向北右拐匝道隧道位于北向东拐匝道隧道的外侧。
进一步地,西向南右拐匝道隧道设置在西向东车道的南侧以及北向南车道的西侧之间,且由东西向主隧道的上层连接至南北向主隧道的下层;南向西左拐匝道隧道设置在南向北车道的西侧以及东向西车道的南侧,且由南北向主隧道的上层连接至东西向主隧道的下层。
进一步地,所述南向西左拐匝道隧道位于西向南右拐匝道隧道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以最少立交节点(仅一处)和较少的匝道隧道数量(相比普通地下立交可少建两条匝道隧道)实现了地下立交的四路全互通,大大减少了修建立交时的土建工程量,有利于缩减土建施工工期,节约工程费用。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成本低,线型指标易于保证;车流无交叉,车辆通行效率高、能耗低、安全性能好,能够很好地实现地下公路隧道的互联互通问题,并且便于协调匝道隧道与周边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关系,方便立交选址。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主线隧道分层布置于同一隧道内,减少了道路沿线战地面积,且所有匝道均凸向立体交叉点,匝道隧道所围的面积亦大大减少,既可在占用较少地下空间面积的前提下增大匝道隧道的转弯半径提高匝道线型,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车辆在隧道内的行车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单洞双层隧道横断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普通匝道隧道横断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单洞双层匝道隧道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普通匝道隧道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汇流鼻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46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