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零部件用加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4882.5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4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红;王建伟;祝良荣;石小利;曾好平;任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P23/04 | 分类号: | B23P23/04 |
代理公司: | 绍兴普华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4 | 代理人: | 范琪美 |
地址: | 31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零部件 加工 系统 | ||
1.一种汽车零部件用加工系统,包括送料机构、用于加工工件的连接孔的初级钻孔机构(1)、初级去刺加工机构(2)及出料机构,相邻机构之间通过传送带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加工工件的通风孔的二级钻孔机构(3),所述二级钻孔机构设于所述初级钻孔机构(1)和初级去刺加工机构(2)之间;所述二级钻孔机构(3)包括二级钻孔台(31)、设于二级钻孔台上与工件的连接孔相配合的定位部(32)、排钻(33)及用于驱动排钻上下动作的驱动件(34);所述初级去刺加工机构(2)和出料机构之间设有二级去刺加工机构(4);所述二级去刺加工机构(4)包括去刺操作台(41)、可转动设于该去刺操作台上的工件连接工位(42)、与该工件连接工位相配合的位置锁定装置(43)、可上下动作的去刺上模(44)、设于该去刺上模的至少一排通风孔清理件(45)及用于驱动该去刺上模上下动作的去刺驱动件(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去刺加工机构(4)还包括一可上下动作以将工件压紧于所述工件连接工位(42)上的压紧模(47)、用于驱动该压紧模上下动作的第一驱动件(48)和用于驱动该压紧模转动的第二驱动件(4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刺操作台(41)上对应于所述去刺上模(44)下方位置设有一落屑通槽(411);所述工件连接工位(42)包括底座(421)、位于底座外的限位套(422)及用于连接该限位套和底座的多个加固条(423),所述底座(421)上设有与工件的连接孔相配合的定位柱(4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清理件(45)包括固连于所述去刺上模下表面的多个清理柱(451)、设于该清理柱下部侧壁上的下软刷毛(452)、设于该软刷毛上方的硬刷毛(453)及设于该硬刷毛上方的上软刷毛(454);所述硬刷毛(453)由不锈钢制成,硬刷毛的长度小于所述上、下软刷毛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软刷毛均为圈状,该上、下软刷毛的外径大于工件通风孔的内径设置;所述硬刷毛(453)为圈状,该硬刷毛(453)的外径等于工件通风孔的内径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条(423)为弧形结构,所述加固条(423)上还设有至少一圈加固圈(426)。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模(47)上设有与工件的连接孔插接配合的限位柱(471);所述压紧模(47)下方设有一缓冲板(5),该缓冲板与压紧模之间通过缓冲件(51)相连,该缓冲板(5)设有供所述限位柱穿过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51)包括多个弹簧,该弹簧一端与所述缓冲板(5)固连,另一端与所述压紧模(47)下表面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488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组装式结构的机械同心部件
- 下一篇:一种锅的一次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