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絮凝脱色印染废水用细菌纤维素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20197.3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4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邵蓉蓉;郑菲菲;张勇;姚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9/04 | 分类号: | C12P19/04;C02F1/28;C02F1/56;C12R1/01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金杭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脱色 印染 废水 细菌 纤维素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絮凝脱色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絮凝脱色印染废水用细菌纤维素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水环境污染一直是制约和困扰人类发展的问题,其中印染废水由于其排放量大、组成复杂、有机污染物含量大、色度高等特点,成为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因此,实现印染废水的高效处理成为治理水环境污染的重中之重。
絮凝脱色技术因其高效、低成本等特点,在对水体中的颗粒物质、染料、重金属的脱除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印染废水成分复杂,现有絮凝剂难以将废水中复杂多样的污染物有效去除。目前,聚丙烯酰胺作为高分子絮凝剂的代表,虽然产品稳定性好、絮凝效果好,但是其合成成本高、单体危害大且原料不可再生,使用后难以生物降解,对环境和人类都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因此,开发绿色高效的新型絮凝脱色材料对当前水环境处理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絮凝脱色材料制备领域,中国专利(CN201610059898.9)“一种树枝状纤维素基两性絮凝脱色剂及其制备方法”以纤维素材料作为分子骨架,并利用高碘酸钠氧化纤维素材料形成二醛纤维素,然后利用醛基与氨基进行席夫碱结构键合接枝聚乙烯亚胺形成,以水为溶剂进行依次添加纤维素材料、高碘酸钠和聚乙烯亚胺进行制备,通过改变纤维素材料和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比调控所述絮凝脱色剂的表面电荷特性和活性位点,制备了絮凝效能高、效果稳定、环境友好的絮凝材料。中国专利(CN201510115930.6)“一种利用纤维素基絮凝剂混凝脱色印染废水的方法”采用方法将印染废水引入废水贮存池,先经聚合硫酸铝脱稳预处理,再投入纤维素基絮凝剂和一定量助凝剂,进行搅拌、静置和沉淀,最终得到较为清澈的上清液和絮凝沉淀物,上清液可以考虑回用印染工段或进一步生化处理,简化了印染废水脱色的处理工艺,进一步提高了印染废水净化效率,具有重要的生产和环保意义。中国专利(CN201610362998.9)“一种竹浆纤维素&聚N-乙烯基甲酰胺复合絮凝脱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竹浆浆板经过剪断、水洗、干燥、粉碎处理粉碎纤维素,采用氢氧化钠和尿素溶液冷冻处理溶解纤维素,经自由基引发与聚N-乙烯基甲酰胺接枝共聚制得一种复合絮凝脱色材料产品。美国专利(US 20130256218 A1)“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提供一种将脱硫、催化电解、絮凝、生化处理、二催化电解、过滤和膜分离相结合的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与回用方法,有效降低了废水的化学需氧量,减少了化学药剂的用量,降低了污泥的形成,实现水的高重复利用率。截至目前,还未见到采用动态发酵培养的细菌纤维素与多孔材料制备用于印染废水絮凝脱色的复合材料的相关工艺技术出现。
细菌纤维素作为一种具有超细、超纯、超高机械强度、高结晶度、高持水量以及较好的生物适应性等特性的天然生物可再生材料,制备出的细菌纤维素基絮凝脱色材料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当前絮凝剂存在的不可生物降解、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制备出操作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绿色环保、可生物降解的细菌纤维素基复合材料,应用于印染废水的絮凝脱色。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絮凝脱色印染废水用细菌纤维素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以下实施步骤:
1)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将细菌接入100mL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置于恒温摇床震荡培养,培养温度29-34℃、转速50-110r/min,培养时间6-9d,得到大量絮状分散的未经纯化的细菌纤维素;
2)将步骤1)得到的大量絮状分散的未经纯化的细菌纤维素用2层纱布滤掉培养基,浸泡在温度为70-90℃,浓度为0.1mol/L的NaOH溶液中,洗去表面残留的细菌蛋白以及纤维素内部的培养基成分,每15-25min更换一次NaOH溶液,循环3-5次后过滤得到纯化的细菌纤维素,再将其至于0.1%的乙酸溶液中磁力搅拌5-15min,滤去乙酸溶液,将其置于布氏漏斗中,浇淋去离子水反复抽滤直至滤液pH为中性,冷冻干燥,得到纯化的细菌纤维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01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