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悬浮列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0647.9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6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高华;尹力明;冯江华;丁荣军;许义景;梅文庆;刘良杰;陈明锋;韩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3/10 | 分类号: | B60L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悬浮 列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悬浮列车,包括转向架和牵引装置,转向架上设有与轨道垂向设置的悬浮电磁铁和与轨道横向设置的导向电磁铁;牵引装置为磁阻式直线电机,包括设置于轨道的次级反应板和设置于转向架的电枢电磁铁;磁阻式直线电机的各相电枢电磁铁串联连接,且在牵引方向上相距第一电角度,对应的次级反应板在牵引方向上相距第二电角度;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装置,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枢电磁铁与次级反应板的相对位置,控制装置用于根据相对位置控制各相电枢电磁铁工作。本发明乘坐舒适、运行安全、选线灵活、节地环保、噪声低振动小等显著优势外,解决了现有中低速磁浮列车方案提速困难或高速磁浮列车造价高、运行维护复杂度高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悬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磁悬浮列车。
背景技术
磁浮列车是利用电磁力将列车悬浮于轨道上,由直线电动机直接驱动而前进的在空中运行的列车。不同于其他需要接触地面的轮轨式列车,磁浮列车行走时实现了无接触运行,行走时仅受到来自空气的阻力,该列车具有乘坐舒适、运行安全、选线灵活、节地环保、噪声低振动小等显著优势。由此,磁浮列车克服了普通列车车辆必须通过轮轨粘着接触实现列车牵引且阻力较大的弊端,开辟了铁路交通的新前景。
现阶段研制中速磁悬浮列车,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城际市域及郊域使用的磁悬浮列车,中速磁悬浮列车的车速上接高速磁悬浮列车,下接中低速磁浮列车,基本形成磁悬浮列车的产品谱系。
现有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采用感应式直线电机,并用于F形轨道,从其结构原理上看,进一步提高运行的速度是存在一定技术困难的。在原理上,F形状的轨道上侧向的悬浮自导力仅能达到垂向悬浮力的十分之一。在中速运行的情况下,由于离心力的大小与运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难以解决在弯道上高速运行的离心力平衡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有采用高速磁悬浮列车的结构进行降速使用,但除了结构造价较高以外,长定子直线电机的变频牵引控制,会带来运行控制的复杂性以及运行条件突变的调度不灵活性。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中低速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悬浮列车,该磁悬浮列车适用于中低速情况,解决了列车侧向自导力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磁悬浮列车,包括转向架和牵引装置,所述转向架上设有与轨道垂向设置的悬浮电磁铁和与轨道横向设置的导向电磁铁;
所述牵引装置为磁阻式直线电机,包括设置于所述轨道的次级反应板和设置于所述转向架的电枢电磁铁;
所述磁阻式直线电机的各相所述电枢电磁铁串联连接,且在牵引方向上相距第一电角度,对应的所述次级反应板在牵引方向上相距第二电角度;
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枢电磁铁与所述次级反应板的相对位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相对位置控制各相所述电枢电磁铁工作。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传感器用于分别检测当前所述电枢电磁铁与所述次级反应板的对应重合面积;
列车加速状态下所述对应重合面积增长到最小预设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当前所述电枢电磁铁通电,并将其他所有所述电枢电磁铁断电;当所述对应重合面积增长到最大预设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当前所述电枢电磁铁断电;
列车减速状态下所述对应重合面积减少到最小预设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当前所述电枢电磁铁通电,并将其他所有所述电枢电磁铁断电;当对应重合面积减少到最大预设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当前所述电枢电磁铁断电。
优选的,所述磁阻式直线电机的极距τ等于所述轨道的轨枕间距,所述磁阻式直线电机的初级电枢电磁铁长度为τ/2,所述次级反应板的长度也为τ/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06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