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复位翘板式变摩擦复合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7394.8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9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何晴光;刘松元;王鹤;张玉军;火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位 板式 摩擦 复合 阻尼 | ||
1.自复位翘板式变摩擦复合阻尼器,有一内管(1),其特征在于:内管(1)上开有贯穿内管(1)的第一螺栓槽孔滑道(1´),在内管(1)的右端带有连接键;在外管(2)上开有两段贯穿外管(2)的第二螺栓槽孔滑道(2´),第二螺栓槽孔滑道(2´)与第一螺栓槽孔滑道(1´)的长度相等,外管(2)上还有四个螺纹孔;在外管(2)的左端带有连接键;滑动螺栓组件(3)安装在内外管的第一螺栓槽孔滑道(1´)和第二螺栓槽孔滑道(2´)中;而且滑动螺栓组件(3)与外管(2)之间为间隙配合;弹性体(4)置于内管(1),弹性体(4)的两端带有挂钩,分别挂在滑动螺栓组件(3)的限位螺栓上,使内管(1)与外管(2)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摩擦黏弹性组件(5)由与外管(2)连接的一层厚钢板(51)、黏弹性材料(52)、摩擦钢片(53)组成,在厚钢板(51)上有四个凹槽、中间一层黏弹性材料(52)、一侧涂有特氟龙材料的摩擦钢片(53),四个凹槽、黏弹性材料(52)、摩擦钢片(53)三者之间黏结在一起;摩擦黏弹性组件(5)通过螺栓(8)连接在外管(2)的内壁上;固定铰支座组件(6)安装在内管(1)的外壁上,摩擦翘板(9)安装在固定铰支座组件(6)上;所述固定铰支座组件(6)由三块开孔的半圆连接件(61、62、63)和螺栓(64)组成,其中中间半圆连接件(62)固定连接在摩擦翘板(9)的下端,外侧两个半圆连接件(61、63)固定连接在内管上;用螺栓穿过三个半圆连接件的孔洞将摩擦翘板(9)连接在内管(1)上,螺栓连接留有间隙,使摩擦翘板(9)能够绕着固定铰支座组件(6)自由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翘板式变摩擦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摩擦翘板(9)的长度略大于第一螺栓槽孔滑道(1´)长度的2倍,摩擦翘板(9)的宽度略小于内管(1)的宽度;摩擦翘板(9)上焊接着开孔的中间半圆连接件(6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翘板式变摩擦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上开有贯穿内管(1)的第一螺栓槽孔滑道(1´);内管(1)上还开有用来放置高强蝶形弹簧(7)的凹槽;外管(2)上开有两处贯穿外管(2)的第二槽孔滑道(2´)且每处滑道长度分别与第一螺栓槽孔滑道(1´)长度相等;外管(2)上开有四个螺纹孔;内管(1)、外管(2)各有一端设有与结构预埋件连接的连接件;并且内管(1)连接端的另一端为凹进去的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翘板式变摩擦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4)为高模量圆柱弹簧,左右两端带有挂钩,通过张拉分别挂在左右两个限位螺栓上,使内管(1)与外管(2)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弹性体(4)的最大形变量略大于第一螺栓槽孔滑道(1´)长度与弹性体(4)的初始形变量之和;而且弹性体(4)由于被拉伸具有的恢复力始终大于摩擦黏弹性组件(5)与摩擦翘板(9)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复位翘板式变摩擦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四个蝶形弹簧(7),安装阻尼器时将蝶形弹簧(7)放在内管的四个凹槽中,然后将摩擦翘板(9)放到一组蝶形弹簧(7)上,并施加压力使摩擦翘板(9)上的中间半圆连接件(62)的孔洞与内管(1)上外侧的两个半圆连接件(61、63)对齐再用螺栓连接;摩擦黏弹性组件(5)滑动到摩擦翘板(9)上的任何位置,两端的一组蝶形弹簧(7)都处于受压状态;并且在位移最大处摩擦黏弹性组件(5)与摩擦翘板(9)之间的正压力最大即摩擦力最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739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泄密的数据分析系统
- 下一篇:一种移动终端的使用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