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复位翘板式变摩擦复合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7394.8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9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何晴光;刘松元;王鹤;张玉军;火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位 板式 摩擦 复合 阻尼 | ||
自复位翘板式变摩擦复合阻尼器,在外管(2)上开有两段贯穿外管(2)的螺栓槽孔滑道(2´),螺栓槽孔滑道(2´)与螺栓槽孔滑道(1´)的长度相等,在外管(2)的左端带有连接键;滑动螺栓组件(3)安装在内外管的螺栓槽孔滑道(1´)和螺栓槽孔滑道(2´)中;而且滑动螺栓组件(3)与外管(2)之间为间隙配合;弹性体(4)置于内管(1),弹性体(4)的两端带有挂钩,分别挂在滑动螺栓组件(3)的限位螺栓上,使内管(1)与外管(2)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摩擦黏弹性组件(5)通过螺栓(8)连接在外管(2)的内壁上;固定铰支座组件(6)安装在内管(1)的外壁上,摩擦翘板(9)安装在固定铰支座组件(6)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耗能支撑阻尼器技术,尤其涉及具有变摩擦、自复位功能的阻尼器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 104482093 A公开了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如图1所示,技术内容如下:
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处于初始平衡位置时,挡板5两侧的弹性体6均为自然长度,即预压缩量均为零。此时,弹性体的两端分别与挡板5和挤压楔块7刚好接触,接触面上压力为零,且挤压楔块7和摩擦楔块8以及摩擦楔块8和筒体1内壁之间亦分别刚好相接触。当滑轴2从初始位置相对筒体1运动时,比如向左运动,则右端固座通过挤压楔块7和摩擦楔块8的传递而挤压挡板右侧的弹性体6,此时挡板5左侧的弹性体6仍为自然长度。当挡板5右侧的弹性体6被压缩后,其弹性力将挤压与之相接触的挤压楔块7,而挤压楔块7又通过锥形弧面挤紧摩擦楔块8,使得摩擦楔块8与筒体内壁之间的正压力随之增大。若摩擦楔块8与筒体内壁的摩擦系数保持恒定,则两者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弹性体的压缩量成正比。当阻尼器置于结设构层间时,它可以根据主体结构位移反应的大小自动调整摩擦力的数值。除摩擦力外,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的恢复力还包括弹性反力,即当滑轴2偏离初始平衡位置时,挡板一侧的弹性体6因被压缩产生弹性力,而该弹性力又通过挤压楔块7、摩擦楔块8和固座的传递作用于滑轴。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的恢复力在加载时等于弹性反力与摩擦力之和两力方向相同,而在卸载时为两者之差两力方向相反。弹性反力在数值上通常大于摩擦力,因此当滑轴偏离平衡位置时,在弹性反力作用下其总能回到初始位置,即阻尼器具有自复位功能。总之,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以工作方式运行时能自适应地根据主体结构位移反应调整摩擦力大小,具有自复位功能。
现有技术的缺点:
1、现有的变摩擦自复位阻尼器虽然做到了小震少耗能、大震多耗能以及震后自复位的变摩擦控制,但是,当结构在自复位恢复力作用下恢复到平衡位置时具有一定速度,对结构不利。
2、现有的变摩擦阻尼器在虽然实现了大震多耗能小震少耗能的半主动控制,但是其在小震下位移较小耗能相对较少。
3、现有的变摩擦阻尼器摩擦片直接与外管进行摩擦,长期作用会对外管刚度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复位翘板式变摩擦复合阻尼器。
本发明是自复位翘板式变摩擦复合阻尼器,有一内管1,内管1上开有贯穿内管1的第一螺栓槽孔滑道1´,在内管1的右端带有连接键;在外管2上开有两段贯穿外管2的第二螺栓槽孔滑道2´,第二螺栓槽孔滑道2´与第一螺栓槽孔滑道1´的长度相等,还有四个螺纹孔;在外管2的左端带有连接键;滑动螺栓组件3安装在内外管的第一螺栓槽孔滑道1´和第二螺栓槽孔滑道2´中;而且滑动螺栓组件3与外管2之间为间隙配合;弹性体4置于内管1,弹性体4的两端带有挂钩,分别挂在滑动螺栓组件3的限位螺栓上,使内管1与外管2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摩擦黏弹性组件5由与外管2连接的一层厚钢板51、黏弹性材料52、摩擦钢片53组成,在厚钢板51上有四个凹槽、中间一层黏弹性材料52、一侧涂有特氟龙材料的摩擦钢片53,三者之间黏结在一起;摩擦黏弹性组件5通过螺栓8连接在外管2的内壁上;固定铰支座组件6安装在内管1的外壁上,摩擦翘板9安装在固定铰支座组件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73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泄密的数据分析系统
- 下一篇:一种移动终端的使用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