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气动脉冲式微量润滑油雾供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9307.2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8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熊伟强;龚林;张新生;王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安默琳机械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40 | 分类号: | F16N7/40;F16N7/32;F16N23/00;F16N2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地址: | 523039 广东省东莞市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气动 脉冲 式微 润滑油 供应 系统 | ||
1.一种高压气动脉冲式微量润滑油雾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室(26),该雾化室(26)内装有切削油(36),该雾化室(26)的内腔上部设有至少两个文丘里雾化喷头(20a、20b),每个文丘里雾化喷头(20a、20b)具有进气口(201)、吸油口(202)和喷射出口(203);
第一输气管(41),该第一输气管(41)的一端与压缩空气源连接,该第一输气管(41)的另一端与该至少两个文丘里雾化喷头(20a、20b)中的其中一个文丘里雾化喷头(20a)的进气口(201)连通;
第一空气增压泵(5)、第一气罐(6)和第一控制阀(18a),该第一空气增压泵(5)、该第一气罐(6)和该第一控制阀(18a)连接在该第一输气管(41)上,该第一空气增压泵(5)的入口与压缩空气源连接,该第一空气增压泵(5)的出口与该第一气罐(6)连接,该第一空气增压泵(5)将压缩空气源的气体进行低倍增压后储存到该第一气罐(6)中,该第一控制阀(18a)连接在该第一气罐(6)的出口端,该第一控制阀(18a)控制该第一输气管(41)的导通与关断;
第二输气管(42),该第二输气管(42)的一端与压缩空气源连接,该第二输气管(42)的另一端与该至少两个文丘里雾化喷头(20a、20b)中的另一个文丘里雾化喷头(20b)的进气口(201)连通,与该第二输气管(42)相连的文丘里雾化喷头(20b)的喉部内径小于与该第一输气管(41)相连的文丘里雾化喷头(20a)的喉部内径;
第二空气增压泵(12)、第二气罐(13)和第二控制阀(18b),该第二空气增压泵(12)、该第二气罐(13)和该第二控制阀(18b)连接在该第二输气管(42)上,该第二空气增压泵(12)的入口与压缩空气源连接,该第二空气增压泵(12)的出口与该第二气罐(13)连接,该第二空气增压泵(12)将压缩空气源的气体进行高倍增压后储存到该第二气罐(13)中,该第二控制阀(18b)连接在该第二气罐(13)的出口端,该第二控制阀(18b)控制该第二输气管(42)的导通与关断,且该第二控制阀(18b)设置成反复打开与关闭使得与该第二输气管(42)相连的文丘里雾化喷头(20b)进行脉冲式工作;
油液输送管(37),该油液输送管(37)的底端与该雾化室(26)的底部连通,该油液输送管(37)的顶端分别与该至少两个文丘里雾化喷头(20a、20b)的吸油口(20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气动脉冲式微量润滑油雾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控制阀(18a)为电磁阀,该系统还包括:
压力传感器(19),该压力传感器(19)用于检测该雾化室(26)内的油雾压力;
PLC(60),该PLC(60)分别与该第一控制阀(18a)和该压力传感器(19)电信号连接,该PLC(60)根据该雾化室(26)内油雾压力的大小,控制该第一控制阀(18a)的开启与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气动脉冲式微量润滑油雾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控制阀(18b)为电磁阀,该PLC(60)与该第二控制阀(18b)电信号连接,该PLC(60)控制该第二控制阀(18b)在打开一段时间后关闭,在关闭一段时间后打开,如此循环使该第二控制阀(18b)反复地打开与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气动脉冲式微量润滑油雾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进气管(40),该进气管(40)的一端与压缩空气源连接,该进气管(40)的另一端分别与该第一输气管(41)和该第二输气管(42)连接,该进气管(40)上设有气体输送开关(1),该第一输气管(41)上设有第一电磁阀(4),该第一电磁阀(4)位于该第一空气增压泵(5)的入口端,该第二输气管(42)上设有第二电磁阀(11),该第二电磁阀(11)位于该第二空气增压泵(12)的入口端,该PLC(60)分别与该第一电磁阀(4)和该第二电磁阀(11)电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安默琳机械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安默琳机械制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93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紫外光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晶圆级封装的LED器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