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步/同步接口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1653.4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4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奇惠;张诗娟;沈红伟;李险峰;廖峰;肖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大恒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熊传亚 |
地址: | 610212 四川省成都市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步 同步 接口 电路 | ||
1.连接异步处理器(10)到同步外围(21,22,23)的异步/同步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无数据通道异步/同步接口电路(31)、推通道异步/同步接口电路(32)和拉通道异步/同步接口电路(33)中的至少一个,其中:
无数据通道异步/同步接口电路(31),连接异步处理器(10)到同步外围(21),其中异步处理器(10)发出的请求信号作为同步外围(21)的使能;
推通道异步/同步接口电路(32),连接异步处理器(10)到同步外围(22),其中异步处理器(10)启动数据通信;
拉通道异步/同步接口电路(33),连接异步处理器(10)到同步外围(23),其中同步外围(23)启动数据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步/同步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无数据通道异步/同步接口电路(31)包括同步器(310)和组合电路(311),同步器(310)将异步处理器(10)发出的请求信号(410)传递给同步外围(21),组合电路(311)将应答信号(411)传递给异步处理器(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步/同步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同步器(310)包括多个串联的触发器,触发器由同步外围(21)发出的局部时钟信号(511)控制,组合电路(311)包括与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步/同步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推通道接口电路(32)包括组合电路(320)和同步器(321),其中,组合电路(320)实现延迟功能,同步器(321)将异步处理器(10)发出的异步数据信号(422)传递给同步外围(2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步/同步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组合电路(320)是缓冲器,组合电路(320)将请求信号(421)缓冲后,将应答信号(431)发送给异步处理器(10),同步器(321)包括多个串联的触发器,触发器由同步外围(22)发出的局部时钟信号(521)控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步/同步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拉通道接口电路(33)包括组合电路(330),在组合电路(330)中,异步处理器(10)输出的请求信号(430)和同步外围(23)输出的选择信号(530)和数据准备就绪信号(531)共同作用后,产生应答信号(431)输出给异步处理器(1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步/同步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组合电路(330)包括缓冲器,反向器,延迟单元(DEL),或非门和选择器,异步处理器(10)将请求信号(430)发送给选择器的0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步/同步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同步外围(23)产生的数据信号(532)直接通过接口电路(33),作为异步处理器(10)的数据输入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异步/同步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无数据通道异步/同步接口电路(31)中,应答信号(411)由其对应请求信号(410)和同步外围(21)的完成信号(512)的与操作产生。
10.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异步/同步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推通道异步/同步接口电路(32)中,数据信号需要同步后才能在同步外围(22)中使用,应答信号能够简单地通过缓冲相应请求信号来产生。
11.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异步/同步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拉通道异步/同步接口电路(33)中,拉通道的数据信号532能够直接被异步处理器使用,通过缓冲相应的请求信号(430)或者通过将有效信号(531)的反向信号(334)及有效信号(531)的延迟信号(333)进行或非操作而产生的应答信号(431)来保证有效性。
12.一种片上系统或片上网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异步/同步接口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大恒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大恒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165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CI-E接口控制系统
- 下一篇:单线通信板到板互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