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方法及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8946.1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6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古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30 | 分类号: | F02D41/30;F02D17/02;F02D41/14;F02D4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8 | 代理人: | 王书彪;刘艳芬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控制系统 方法 具有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方法及具有其的车辆,涉及内燃发动机设计技术领域,包括喷油器,用于向发动机气缸内喷射燃油;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发动机的工作数据,其中,所述发动机的工作数据包括发动机缺缸数据、发动机排气管中氧含量数据;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采集模块采集的发动机的工作数据控制所述喷油器向发动机气缸内的喷油量。本发明减少了发动机内积碳以及污染气体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发挥三元催化转换器的效率,具有上述发动机控制系统的车辆降低了车辆的油耗,提高了车辆驾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发动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方法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空燃比是混合气中空气与燃料之间的质量的比例。一般用每克燃料燃烧时所消耗的空气的克数来表示。从理论上说,每克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最少的空气克数,叫做理论空燃比,汽油机的理论空燃比为14.7。空燃比大于理论值的混合气叫做稀混合气,气多油少、燃烧完全,油耗低、污染小,但功率较小。空燃比小于理论值的混合气叫做浓混合气,气少油多,功率较大,但燃烧不完全,油耗高,污染大。
现有技术中,当发动机排气中的氧浓度增加时发动机气缸内的空燃比大于理论值;当排气中的氧浓度降低时发动机气缸内空燃比小于理论值。当发动机由于某些原因出现某缸失火时,根据故障诊断策略在一定循环后对失火缸进行切断喷油的处理,此时发动机处于缺缸工作状态,发动机进入跛行回家工况保证车辆能够返回维修处进行维修处理;发动机处于缺缸的工况下工作时,由于其中一缸不喷油导致进入该气缸的空气未参与燃烧。这就会导致发动机排出的气体中氧含量较高,当传感器检测到该情况时,会认为发动机喷射的燃油较少,处于上述“稀混合气”状态,当混合气偏稀时,发动机控制器会对混合气进行加浓处理,即对其他缸体内增加燃油喷射量,从而造成其他缸体内的的燃油燃烧不充分,对发动机气缸内造成积碳,进而引起燃油的浪费以及排出的气体污染空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合理,避免缺缸工况下发动机内燃油燃烧不充分产生积碳的缺缸保护的发动机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包括:
喷油器,用于向发动机气缸内喷射燃油;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发动机的工作数据,其中,所述发动机的工作数据包括发动机缺缸数据、发动机排气管中氧含量数据;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采集模块采集的发动机的工作数据控制所述喷油器向发动机气缸内的喷油量,其中,控制模块与采集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发动机的工作数据还包括发动机进气量数据。
进一步地,发动机控制系统还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动机进气量数据与所述发动机排气管中氧含量数据以及喷油量计算得出实际空燃比值;
分析控制模块,存储有预设的缺缸状态下标准空燃比值,用于缺缸状态下将所述实际空燃比值与预设的缺缸状态下标准空燃比进行比较,当实际空燃比小于预设的缺缸状态下标准空燃比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喷油器减小喷油量,使得缺缸状态下的实际空燃比值与所述预设的缺缸状态下标准的空燃比值相符。
进一步地,分析控制模块还用于当缺缸状态下的实际空燃比值大于预设的缺缸状态下标准的空燃比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喷油器加大喷油量,使得实际缺缸状态下的实际空燃比值与所述预设的缺缸状态下标准的空燃比值相符。
进一步地,计算所述实际空燃比值的数据包括:进气管与排气管中节气门开度数据、VVT角度数据、气体绝对压力数据、气体温度数据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进一步地,在车辆控制面板上设置有音频报警器和/或视频报警器,所述音频报警器和/或视频报警器与所述控制模块导电连接,在所述发动机排气管上设置有氧传感器,所述氧传感器为宽域氧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89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