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重力废气处理装置、废气处理循环系统及脱硫除尘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3687.1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5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森;管浩;冯桢哲;吴其胜;诸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53/96;B01D4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22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废气 处理 装置 循环系统 脱硫 除尘 方法 | ||
1.一种超重力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碱液喷雾装置、用于碱液输入的碱液输送管和用于废气输入的废气管;
所述碱液喷雾装置包括中心管和多个喷雾通孔,所述中心管与所述碱液输送管相连,所述喷雾通孔设置于所述中心管外壁;
所述废气管出口与所述中心管同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重力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填料层,所述填料层包括丝网,所述填料层径向包裹所述碱液输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重力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超重力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密封的壳体,所述填料层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碱液输送管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所述废气管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重力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柱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废碱液出口,所述废碱液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安装所述废气管的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重力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设置有同轴的转动轴,所述碱液输送管在所述壳体外部分为围绕所述转动轴的多根分管,所述分管在所述壳体内合入所述中心管。
6.一种废气处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碱液循环部和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超重力废气处理装置;
所述碱液循环部包括再生池、稠厚器、储水槽和过滤洗涤装置,所述再生池与所述超重力废气处理装置的废碱液出口连接,所述稠厚器包括清液出口和稠浆出口,所述清液出口与所述储水槽相连,所述稠浆出口与所述过滤洗涤装置相连,所述过滤洗涤装置与所述储水槽相连;
所述储水槽可为所述碱液喷雾装置提供碱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处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包括NaOH的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气处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洗涤装置内使用洗涤剂进行滤液洗涤,所述洗涤剂包括NaOH的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气处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池内使用再生料进行废液再生,所述再生料包括Ca(OH)2。
10.一种脱硫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处理循环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a.向所述废气管通入废气,废气进入所述超重力废气处理装置;
b.开通所述碱液输送管,所述碱液从所述喷雾通孔喷出,在所述喷雾通孔周围形成雾化区域,所述雾化区域对废气进行除尘;
c.转动所述填料层,所述雾化区域内的气液两相通过离心作用进入所述填料层,液体在所述填料层的所述丝网进行剪切拉伸增大比表面积对废气进行充分的脱硫除尘,液体脱硫除尘后形成废液;
d.收集所述废液纳入所述再生池,对所述废液进行废液再生形成再生浆液;
e.将所述再生浆液纳入所述稠厚器,经沉淀、澄清后,形成上清液和稠浆;
f.将所述上清液纳入所述储水槽中形成碱液;
g.将所述稠浆纳入所述过滤洗涤装置进行过滤洗涤,洗涤后形成循环液,所述循环液纳入所述储水槽中形成碱液;
h.将所述储水槽中的所述碱液输送至所述碱液输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368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