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并菲十二烷氧基桥连甲氧羰基苯基卟啉金属Zn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8038.0 | 申请日: | 2017-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5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孔翔飞;姚威;夏励婷;宫宏康;王桂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87/22 | 分类号: | C07D48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十二 烷氧基桥连甲氧 羰基 苯基 卟啉 金属 zn 配合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并菲十二烷氧基桥连甲氧羰基苯基卟啉金属Zn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卟啉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承担着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工作,人类合成多种卟啉化合物以模拟这些生命活动。1936年,Paul Rothemund等人以吡咯和醛类化合物作为反应物,吡啶作为反应溶剂,在密封环境中控制温度在90-95℃之间反应30小时首次合成了卟吩,到了1941年,他又用等摩尔量的苯甲醛和吡咯作为反应物,在吡啶溶剂中密闭加热合成出四苯基卟啉。此方法开创了卟啉合成的先河。此后,人们在此基础上开创了多种合成卟啉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Adler法、Lindsey法、郭灿城法、[2+2]法和微波诱导法等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部分卟啉化合物是一种盘状液晶化合物,其母体卟吩是一个共轭平面环,相当于盘状液晶中的盘状中心,且卟啉化合物在可见光范围内存在吸收光谱,具有良好的光和热稳定性;而苯并菲衍生物是一种拥有平面结构的多环芳烃,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盘状液晶材料,也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和热稳定性。在盘状液晶化合物的研究过程中,有关盘状液晶低聚物的报道远少于盘状液晶小分子和盘状液晶高聚物,但是相较于盘状液晶单分子化合物,盘状液晶低聚物具有更为宽泛的液晶中间相;同时由于盘状液晶低聚物中的盘状分子依然能够通过π-π作用力堆集成柱状相,所以它又比盘状液晶高聚物拥有更好的电荷传输能力。
本发明利用两个苯并菲单元和一个卟啉单元通过柔性桥链连接形成三聚体化合物-苯并菲癸烷氧基桥连甲氧羰基苯基卟啉金属Zn配合物,其合成方法简便,在可见光区域具有强吸收。此类化合物未来可以应用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光伏材料、液晶材料等分子器件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苯并菲十二烷氧基桥连甲氧羰基苯基卟啉金属Zn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合成路线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以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和吡咯为原料合成二吡咯,然后与苯甲醛反应合成卟啉酯,卟啉酯水解、酸化得到卟啉酸;第二部分在三氯化铁的氧化作用下邻己烷氧基苯酚和邻二己烷氧基苯发生偶联反应生成单羟基五己烷氧基苯并菲,再以单羟基五己烷氧基苯并菲与1,12-二溴十二烷为原料合成具有一个ω-溴支链的烷氧基苯并菲;第三部分将上述两部分得到的中间体合成烷氧基桥连苯并菲-卟啉-苯并菲三元化合物后与金属盐在N,N-二甲基甲酰胺和三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进行反应,进而得到金属配合物。
苯并菲及其衍生物拥有良好的液晶性质,具有一维方向上的电荷传输和能量迁移性能,且合成苯并菲类化合物的原料易得,产品易于提纯;而卟啉衍生物分子性质和结构稳定,具有良好的荧光性和芳香性,卟啉金属配合物拥有更加独特的光学性质。在本发明中利用两个苯并菲单元和一个卟啉单元通过柔性桥链连接形成三聚体化合物-苯并菲十二烷氧基桥连甲氧羰基苯基卟啉金属Zn配合物,此类化合物未来可以应用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光伏材料、液晶材料等分子器件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苯并菲十二烷氧基桥连甲氧羰基苯基卟啉金属Zn配合物的结构式。
图2为本发明合成路线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图中:R=C6H1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和溶剂均为分析纯。
(1)二吡咯(化合物1)的合成:
取0.22毫升三氟乙酸室温下避光滴加至35毫升含有6克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的吡咯溶液中,氮气氛围下滴加30分钟完毕,接着室温下避光反应4小时后,加入400毫升二氯甲烷,反应混合物用100毫升0.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洗涤三次,再用100毫升双蒸水洗涤三次,分出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除水后,减压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的粗产物用200-300目硅胶柱层析提纯(淋洗液:石油醚/二氯甲烷,体积比4:1),得到化合物1,7.20克白色固体,产率70.35%。Mp:162.1-162.7℃.IR(KBr)νmax(cm-1):1710,1610,1430,1290,802.1H NMR(500MHz,CDCl3)δ:8.00(d,J=8.2Hz,4H),7.36-7.26(m,2H),6.74(s,2H),6.26-6.14(m,2H),5.91(s,2H),5.55(s,1H),3.93(s,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80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座椅倾斜装置
- 下一篇:新型轮毂电机中的轮毂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