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高含水率进口木材的结构用胶合木构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9728.8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5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岳孔;周俊;邵亚陵;李萌禹;刘伟庆;陆伟东;汤丽娟;吕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7D1/08 | 分类号: | B27D1/08;B27D1/04;B27G1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118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含水率 进口 木材 结构 胶合 构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高含水率进口木材的结构用胶合木构件制备方法,属于胶合木制备领域。其步骤包括木质层板刨光、层板表面涂胶、靠模、加压和卸压养护,根据国内胶合木制备厂商直接采用含水率较高的进口木材,通过初期胶缝相对粘结强度发展速度K确定胶合木构件的合理冷压时间,可计算得出经济安全的加压时间,解决了仅靠经验确定胶合木加压时间,避免了采用高含水率进口木材制备结构用胶合木构件的胶合强度不足的问题,并满足了制备厂商对工作效率和胶合木质量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用胶合木构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高含水率进口木材的结构用胶合木构件制备方法,基于初期胶缝粘结强度发展速度的合理冷压时间的确定方法。
技术背景
与钢结构相比,胶合木用材环保节能、可再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胶合木结构除了具有用材环保节能外,其主要结构构件还能通过工厂预制,实现施工现场快速拼装,能够避免现场湿作业;与传统原木结构相比,胶合木构件是通过木材指接接长、横向拼宽、厚度叠加胶合而成,构件组成单元尺寸较小,因此能够设计并加工成任意形状,且尺寸不受限制。但是目前,在常用胶合木构件的加工中,需考虑涂胶后加压时间的确定。一般情况下,木料涂胶叠合后,须加压养护至胶液完全固化。常温加压时间24小时,卸压后继续养护24小时即可交付使用。但是由于加压时间还取决于环境的温度与湿度、木质层板的含水率以及胶粘剂的类型,因此大部分情况下会多延长加压时间以保证胶黏的完好以及层板间的密实。
胶合木加压对于结构用胶合木构件制备的质量非常关键,但是现有的胶合木加压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由于大型胶合木构件制造装备都是由国外进口,因其价格昂贵,国内许多生产企业仍旧采用落后的加工设备,导致制备效率底下,且构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并且国内的制造和质量检验标准规范不完善,结构构件的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建立,市场秩序有待于加强。因此,在胶合木制作过程中,尤其是加压过程,缺乏相应科学的技术指导,导致大量的人工浪费且有可能因加压时间的不精准导致构件的质量缺陷。加压时间过短,胶合强度达不到构件半成品吊装运输所需强度的要求,构件粘结性能不合格;加压时间过长,周转周期长、占用场地面积大,浪费多余的人工。
国内胶合木构件制作厂商所用木材,绝大多数均是从北美、欧洲和俄罗斯等国外进口,考虑到过高含水率导致的木材运输运成本费用过高的问题,以及降低过高含水率带来的木材抵抗菌、虫侵染变色降等带来的材质降等的问题,进口木材的含水率一般均控制到18%,目前大多数国内胶合木制造厂商直接采用含水率 18%的进口木材进行构件加工,另一小部分干燥进口木材至含水率12%,而国内构件加工厂商并未考虑含水率差异带来的后果,但木材含水率对粘结的影响非常重要,过高的含水率会导致粘结强度增长缓慢,最终粘结强度也会降低。因此,如忽视含水率过高的影响,仍采取常规含水率木材的粘结方法,会导致构件压合后卸载时胶合木层板间的粘结强度未达到足够强度,易带来粘结强度较弱的构件在后序的吊装和运输等工序中的振动导致的粘结质量问题。因此,对胶合木制作中,加压时间的定向掌控对于如今人工费用持续增长的时代以及满足胶合木质量的要求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陷,根据目前胶合木构件制造厂商大部分采用间苯二酚-苯酚-甲醛树脂胶粘剂(以下简称PRF)和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胶粘剂(以下简称MUF),以及不经再次含水率控制直接采用进口的高含水率木材进行制造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高含水率进口木材的结构用胶合木构件制备方法。根据胶粘剂的初期胶缝粘结强度发展速度,实现基于高含水率进口木材的结构用胶合木构件制备方法。该发明可以避免胶合木构件压制的过程中机器和人工的损耗,提高胶合木构件的压制效率,同时考虑了木材含水率对木质层板间粘结强度的影响,避免了采用高含水率进口木材制备结构用胶合木构件的胶合强度不足的问题,并满足了制备厂商对工作效率的要求。
2.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97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