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视觉识别的卧式双联动折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0857.7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2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江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海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0 | 分类号: | B21D5/00;B21D5/06;B21D37/04;B21D37/10;B21C5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霞 |
地址: | 226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视觉 识别 卧式 联动 折弯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视觉识别的卧式双联动折弯机,包括工作台、PLC控制装置、模座、左折弯装置和右折弯装置,其中:工作台,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和至少两根导柱,至少两根导柱平行地固定在前横梁和后横梁之间;若干根导柱中间位置处还固定有模座轨道,模座轨道上依次连接若干不同形状以及结构的模具;本发明的双联动折弯机主要实用于大型板材的折弯,实现PLC控制装置对待折弯零部件的夹紧自动定位、全程视频监控,便于后期折弯零部件在检验时,针对该零部件加工时的情况进行检验,提高零部件的检验质量以及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材折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视觉识别的卧式双联动折弯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折弯板料的长度往往大于单台折弯机的宽度,为折弯这种超长板料,需要进行双机联动作业,即将两台折弯机拼接在一起,并使其同步工作,这种折弯机可称之为双机联动折弯机,主要包括第一折弯机和第二 折弯机,每一折弯机上均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固定有下模,每一折弯 机的两端设有侧板,工作台和下模的两端均与相应的侧板外侧平齐,由于侧 板为粗加工件,当双机拼接在一起时,第一折弯机和第二折弯机之间不可避 免地存在间隙,使第一折弯机上的工作台和下模与第二折弯机上的工作台和下模之间的间隙为3-5mm,当双机联动折弯板料时,在下模的接缝处会形 成一不连续的折痕,造成板料折弯精度差。
并且现有的折弯零部件,尤其是大型的折弯零件见,由于其尺寸较大,加工完成的后的检验工序需要完成检验各种角度以及尺寸数据,难度较大,并且较为费时。
在现有技术中,尺寸较大的板材零部件在折弯时,由于其设计结构较为复杂,通常需要进行多道次的折弯,每一次折弯需要定位、输送、校验、排队等工序,加工周期较长,并且结构和流程复杂,不利于生产。并且现有的折弯零部件,尤其是大型的折弯零件见,由于其尺寸较大,加工完成的后的检验工序需要完成检验各种角度以及尺寸数据,难度较大,并且较为费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适用于大型板材多结构折弯的,实现了对宽度较宽的折弯机进行两边同时折弯的卧式的双联动折弯机,该折弯机在使用时,可以实现全方位自动锁紧以及折弯,自动化程度较高,折弯效率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视觉识别的卧式双联动折弯机,包括工作台、PLC控制装置、模座、左折弯装置和右折弯装置,其中:
工作台,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和至少两根导柱,前横梁和后横梁通过若干支脚支撑在地面上,至少两根导柱平行地固定在前横梁和后横梁之间;
若干根导柱中间位置处还固定有模座轨道,其中:模座轨道为双轨道结构,其包括左轨道和右轨道,左轨道和右轨道分别设有若干对配对的左模具和右模具, 每一对左模具和右模具通过一块滑块和一个滑动动力源连接在模座轨道上运动,待加工的板料插入左折弯装置与右折弯装置对应位置的左模具和右模具之间,进而实现折弯,并且每一对配对的左模具和右模具可拆卸地固定在模座轨道上;
模座轨道,其左侧和右侧至少各自设有一个压紧装置,该压紧装置通过悬臂和伸缩压紧轴、伸缩动力源连接在前横梁或者后横梁上;
左折弯装置和右折弯装置分别通过左滑动装置和右滑动装置带动其朝向模座轨道移动,左折弯装置设有左折弯结构和左折弯伺服动力源;右折弯装置还分别设有右折弯结构和右折弯伺服动力源;左折弯伺服动力源和右折弯伺服动力源共同连接在PLC控制装置上,进而实现协同控制折弯;
模座轨道的两端还设有第一监控小车和第二监控小车,第一监控小车和第二监控小车分别包括一个监控动力源、一个锁止器和一个摄像头,每一个摄像头将监控到的视频直接传输给PLC控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海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海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08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用离合器装置
- 下一篇:离合器片支架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