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式真空吸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5875.4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7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坤;柴俊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00 | 分类号: | B25J1/00;B25J15/06;B25J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真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吸笔,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复合式真空吸笔。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光学等行业的飞速发展,针对各种相关器件的测试技术也日益发展。然而各种器件的尺寸差异很大;以手机为例,1.1M0603封装的贴片电阻尺寸为(1.60±0.15mm)×(0.80±0.15mm)×(0.40±0.10mm),74HC595PW移位寄存器的宽度为4.40mm,触屏手机屏幕很多达到5寸以上。因而集成电路、光学镜片和手机屏幕等行业人员需要更加方便的,适应性更强的真空吸笔,以满足对不同器件的吸取。
然而传统的真空吸笔结构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传统真空吸笔中空气囊部分整体呈圆柱形结构,虽然结构较为简单但是只是提供了通用型号降低了真空吸笔使用的舒适感;中空针柱部分没有针对特定测试环境和测试方式提供不同方案,在测试过程中存在很多不便;头部吸盘部分结构为单一吸盘设计,仅能适用于器件表面略大于吸盘的芯片。对尺寸相差较大的芯片,则需要更换真空吸笔才能吸取,操作者就需要携带多种型号的真空吸笔,这样不仅增加了操作者的负担,也影响了操作的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复合式真空吸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复合式真空吸笔,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中空气囊部,具有第一气囊区以及与该第一气囊区连通的第二气囊区,第一气囊区呈圆台型,具有上底与下底,整体呈上宽下窄结构,第二气囊区呈半球型,该半球型的直径为1~2cm;中空针柱部,上端与第一气囊区的下底卡合连接,中空针柱部与第一气囊区连通;以及吸盘部,具有与中空针柱部的下端连通的中空固定件以及多个按照预定间距依次套设在中空固定件上的不同尺寸的吸盘。
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复合式真空吸笔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中空气囊部的材料为弹性材料。
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复合式真空吸笔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中空针柱部上端与第一气囊区的下底的卡合连接处为倾斜结构。
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复合式真空吸笔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中空针柱部的长度为2~5cm。
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复合式真空吸笔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预定间距的范围为0~1cm。
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复合式真空吸笔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吸盘部具有第一吸盘、第二吸盘以及第三吸盘,第一吸盘与第二吸盘之间以及第二吸盘与第三吸盘的之间的预定间距为0,第一吸盘设置在中空固定件上,直径为3~5mm,第二吸盘设置在中空固定件上且位于第一吸盘的外层,直径为6~8mm,第三吸盘设置在中空固定件上且位于第二吸盘的外层,直径为9~11mm。
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复合式真空吸笔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中空气囊部与针柱部卡合连接处的尺寸以及中空针柱部与吸盘部的卡合连接处的尺寸均为固定尺寸。
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新型复合式真空吸笔,因为中空气囊部呈上宽下窄,使得半球型的直径处空气量很大,使用人员只需轻轻按压便可对实现真空效果,且上部较宽使得吸笔不易滑落并具有良好的舒适感,另外,中空针柱部与中空气囊部的连接处进行了倾斜设计,避免了吸取重量较大器件时针柱与气囊脱离的现象,此外,吸盘部针对测试过程中需要吸取不同尺寸,不同重量器件,进行了多尺寸吸盘复合式设计。复合3种尺寸满足从芯片到手机屏幕等范围内的小器件吸取要求,这种多尺寸吸盘解决了使用者需要携带多个真空吸笔的问题,减轻了使用者的负担,加快了使用者的操作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新型复合式真空吸笔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中空气囊部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中空针柱部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吸盘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新型复合式真空吸笔作具体阐述。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新型复合式真空吸笔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新型复合式真空吸笔100包括中空气囊部10、中空针柱部20以及吸盘部30。新型复合式真空吸笔100适用于多尺寸器件的吸取。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中空气囊部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58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配件用货架
- 下一篇:履带式自定位机器人多功能智能施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