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Ir/f-amphox催化α-氨基酮高效合成手性1;2-氨基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9769.3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1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绪穆;胡杨;武卫龙;董秀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凯特立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13/00 | 分类号: | C07C213/00;C07C215/30;C07C217/70;C07D333/20;C07D213/38;C07C215/60 |
代理公司: | 42222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汪俊锋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催化剂用量 对映选择性 高效合成 重要药物 重要意义 医药工业 氨基醇 氨基酮 底物 配体 收率 手性 催化 转化 成功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Ir/f‑amphox催化α‑氨基酮高效合成手性1,2‑氨基醇的方法。该方法所使用的配体f‑amphox更容易合成,反应具有对映选择性、高收率、高转化数(TON)的特点,绝大多数底物在催化剂用量0.002mol%(S/C=50000)的情况下取得99%以上的转化率和99%以上的ee值,最高转化数达到500000,为目前报道的最高值。能成功地用于一系列重要药物的合成,对于医药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及药物合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Ir/f-amphox催化α-氨基酮高效合成手性1,2-氨基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手性1,2-氨基醇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之中的重要片段,如(R)-phenylephrine、(R)-salbutamol、(R)-denopamine、(R)-adrenaline,(R)-clorprenaline、(R)-arbutamine、(R)-mirabegron、(R)-Indacaterol、(R)-eluglustat等。同时,手性1,2-氨基醇作为手性助剂和配体还被广泛的应用于不对称合成领域。
由于手性1,2-氨基醇在制药等领域具有的巨大工业价值,人们对合成手性1,2-氨基醇的方法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发出了多条合成路线。最终,不对称氢化被证明是最为直接有效合成手性1,2-氨基醇的方法。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利用钯、铑、钌等金属与手性膦配体络合所得的催化剂对α-氨基酮进行不对称氢化从而得到1,2-氨基醇的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多种手性膦配体被开发了出来。其中,以周其林课题组于2014年发表的chiralspiro iridium催化体系最具代表性,在对α-氨基酮的不对称氢化中取得了极高的选择性和转化数。但是spiro系列手性配体合成困难、成本高昂,从而极大的限制了该体系的工业化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Ir/f-amphox催化α-氨基酮高效合成手性1,2-氨基醇的方法。该方法配体合成步骤简单,可以高效不对称氢化α-氨基酮得到手性1,2-氨基醇,催化剂用量可以仅为0.002mol%(S/C=500 000),具有巨大的工业应用价值。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行的。
一种通过Ir/f-amphox催化α-氨基酮高效合成手性1,2-氨基醇的方法:
在氢气氛围下,在质子性有机溶剂中,由手性配体f-amphox与金属铱盐络合得到的催化剂的存在下,加入前手性α-氨基酮和碱,发生不对称氢化反应,得到手性1,2-氨基醇;
所述手性配体f-amphox为下述通式L所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L中R表示甲基、异丙基、叔丁基、苯基、苄基或其它任意的C1-C15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C3-C15的环状饱和烃基。
α-氨基酮类化合物进行不对称氢化反应时,反应温度为20~30℃,氢气压力为3~50大气压,反应时间为6~48小时。
所述催化剂是由手性配体f-amphox与金属铱盐在iPrOH中络合得到。金属铱盐与手性配体的摩尔比为0.5:1.05,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0.5小时~3小时。本发明优选的金属铱盐为[Ir(COD)Cl]2。
络合得到的催化剂不进行分离,直接用于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所述碱与α-氨基酮化合物的摩尔比例为1.3~2.3∶1。
所述α-氨基酮类化合物是下述通式I或II表示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凯特立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凯特立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97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