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承压舱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0629.8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4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亓夫军;何凌磊;李予国;刘惠萍;裴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承压舱 散热 装置 | ||
1.一种水下承压舱散热装置,包括承压舱本体(1)、冷凝液循环管(2)和容置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舱本体(1)内表面设置有多个面,各个面上设置有容纳冷凝液循环管(2)的容置槽(5),容置槽(5)设置为U型,且相邻两容置槽(5)之间具有连通部,容置槽(5)内嵌入安装有冷凝液循环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承压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液循环管(2)采用大面积焊接方式固定在容置槽(5)内或通过在冷凝液循环管(2)与容置槽(5)之间的缝隙中添加导热硅脂固定冷凝液循环管(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承压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液循环管(2)包括冷凝液散热管(6)和冷凝液输送管(8),冷凝液散热管(6)的一端与水泵(3)连接,水泵(3)的另一端与冷凝液输送管(8)连接;冷凝液输送管(8)连接到冷凝液密封槽(4)的出水端(9),冷凝液密封槽(4)的进水端(7)与冷凝液散热管(6)连接,形成冷凝液循环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承压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液散热管(6)为铜质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062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极接口插头(RCT2‑0)
- 下一篇:汽车风口磁铁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