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测试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3621.7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0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岗;胡培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9/00 | 分类号: | G01N19/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华信天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94 | 代理人: | 肖兴江 |
地址: | 2131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丝束 开纤性 测试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测试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送丝轴、辊轴面板和收丝机,所述的送丝轴位于辊轴面板的左上方,所述的收丝机位于辊轴面板的右下方,所述的辊轴面板呈长方形,与底部平面钢板垂直,所述辊轴面板上从左到右依次垂直设置陶瓷辊、第一不锈钢棒、第二不锈钢棒、第三不锈钢棒、第四不锈钢棒、第五不锈钢棒、第六不锈钢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轴面板为不锈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轴面板的长为350mm,宽为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锈钢棒的直径为10mm,长度为7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不锈钢棒、第二不锈钢棒、第三不锈钢棒、第四不锈钢棒、第五不锈钢棒、第六不锈钢棒均与辊轴面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陶瓷辊位于距辊轴面板上边缘25mm,左边缘25mm处,第一不锈钢棒位于陶瓷辊右侧水平位置80mm处,第二不锈钢棒位于第一不锈钢棒下方垂直距离150mm处,第三不锈钢棒位于第二不锈钢棒右侧水平位置100mm处,第四不锈钢棒位于第三不锈钢棒右上方,所述的第四不锈钢棒与第三不锈钢棒的连接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呈45°,第四不锈钢棒与第三不锈钢棒的高度差为36mm,第五不锈钢棒位于第四不锈钢棒右侧水平位置50mm处,第六不锈钢棒位于第五不锈钢棒右下方,所述的第六不锈钢棒与第五不锈钢棒的连接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呈45°,第六不锈钢棒与第五不锈钢棒的高度差为36mm。
7.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6任意一种装置测试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待测碳纤维的幅宽,记录该数据;
步骤(2):将待测碳纤维丝筒固定在送丝轴上;
步骤(3):拉动纤维按从左到右顺序将纤维卷绕在陶瓷辊和六个不锈钢棒上,并把纤维丝头固定在收丝机上;
步骤(4):开动收丝机,开始计时,30s后关闭收丝机,用游标卡尺测量A点处碳纤维的幅宽并记录数据;
步骤(5):计算碳纤维丝束开纤性,所述的碳纤维丝束开纤性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步骤(6):重复步骤(4)和(5),再测出四次数据,将五次数据结果取平均值,所得平均值为该锭碳纤维丝束开纤性能的测试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适用于测定1K~12K碳纤维丝束开纤性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点处位于第四不锈钢棒和第五不锈钢棒之间任意一处,五次试验的A点需要选择同一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362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水型防沙种植框结构
- 下一篇:蓄电池加酸口自动去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