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测试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3621.7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0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岗;胡培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9/00 | 分类号: | G01N19/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华信天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94 | 代理人: | 肖兴江 |
地址: | 2131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丝束 开纤性 测试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原材料碳纤维丝束的开纤性的测试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碳纤维是一种纤维状碳材料。它是一种强度比钢的大、密度比铝的小、比不锈钢还耐腐蚀、比耐热钢还耐高温、又能像铜那样导电,具有许多宝贵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用碳纤维与塑料制成的复合材料所做的飞机不但轻巧,而且消耗动力少,推力大,噪音小。
用碳纤维来制作复合材料时,如果碳纤维很容易开裂的话,对复合材料的制作工艺过程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如何测试碳纤维的开纤性很重要。而目前测试碳纤维的开纤性是一个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测试方法及其专用的装置,能够避免因不同测试人员目测或手感造成的误差,为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测试方法。该种碳纤维丝束开纤性能的测试装置和方法,能够定量测试碳纤维的丝束开纤性,为碳纤维的工艺适用性评价提供了确切的参考数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测试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装置,包括送丝轴、辊轴面板和收丝机,所述的送丝轴位于辊轴面板的左上方,所述的收丝机位于辊轴面板的右下方,所述的辊轴面板呈长方形,与底部平面钢板垂直,所述辊轴面板上从左到右依次垂直设置陶瓷辊、第一不锈钢棒、第二不锈钢棒、第三不锈钢棒、第四不锈钢棒、第五不锈钢棒、第六不锈钢棒。
进一步地,所述的辊轴面板为不锈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辊轴面板的长为350mm,宽为20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不锈钢棒的直径为10mm,长度为7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不锈钢棒、第二不锈钢棒、第三不锈钢棒、第四不锈钢棒、第五不锈钢棒、第六不锈钢棒均与辊轴面板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陶瓷辊位于距辊轴面板上边缘25mm,左边缘25mm处,第一不锈钢棒位于陶瓷辊右侧水平位置80mm处,第二不锈钢棒位于第一不锈钢棒下方垂直距离150mm处,第三不锈钢棒位于第二不锈钢棒右侧水平位置100mm处,第四不锈钢棒位于第三不锈钢棒右上方,所述的第四不锈钢棒与第三不锈钢棒的连接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呈45°,第四不锈钢棒与第三不锈钢棒的高度差为36mm,第五不锈钢棒位于第四不锈钢棒右侧水平位置50mm处,第六不锈钢棒位于第五不锈钢棒右下方,所述的第六不锈钢棒与第五不锈钢棒的连接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呈45°,第六不锈钢棒与第五不锈钢棒的高度差为36mm。
采用上述装置测试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待测碳纤维的幅宽,记录该数据;
步骤(2):将待测碳纤维丝筒固定在送丝轴上;
步骤(3):拉动纤维按从左到右顺序将纤维卷绕在陶瓷辊和六个不锈钢棒上,并把纤维丝头固定在收丝机上;
步骤(4):开动收丝机,开始计时,30s后关闭收丝机,用游标卡尺测量A点处碳纤维的幅宽并记录数据;
步骤(5):计算碳纤维丝束开纤性,所述的碳纤维丝束开纤性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步骤(6):重复步骤(4)和(5),再测出四组数据,将五次数据结果取平均值,所得平均值为该锭碳纤维丝束开纤性能的测试数据。
进一步地说,该方法适用于测定1K~12K碳纤维丝束开纤性能。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的A点处位于第四不锈钢棒和第五不锈钢棒之间任意一处,五次试验的A点需要选择同一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该种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测试装置对待测碳纤维进行多次测量后,测量的平均值为该锭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测试数据,该种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测试装置和方法,能够因不同测试人员目测或手感造成的误差,为碳纤维丝束开纤性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测试方法。该种碳纤维丝束开纤性能的测试装置和方法,能够定量测试碳纤维的丝束开纤性,为碳纤维的工艺适用性评价提供了确切的参考数据。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送丝轴,2为辊轴面板,3为收丝机,4为陶瓷辊,5为第一不锈钢棒,6为第二不锈钢棒,7为第三不锈钢棒,8为第四不锈钢棒,9为第五不锈钢棒,10为第六不锈钢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36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水型防沙种植框结构
- 下一篇:蓄电池加酸口自动去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