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酸二苯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5062.3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7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谢伦嘉;王大韡;冯再兴;孙竹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68/06 | 分类号: | C07C68/06;C07C69/9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酸 二苯酯类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碳酸二苯酯类化合物领域,公开了一种碳酸二苯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式(Ⅱ)所示的苯酚类化合物与式(Ⅲ)所示的碳酸二酯化合物进行酯交换反应,所述催化剂为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其中,R为氢或者C1‑C4的烷基,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甲基或乙基。该方法能够提高碳酸二苯酯类化合物的选择性;采用的催化剂、化学性质稳定、安全、价廉、不腐蚀设备,同时,该催化剂易于从反应液中分离回收和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酸二苯酯类化合物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碳酸二苯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二苯酯(DPC)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主要用途是替代光气,用于与双酚A发生缩聚反应合成聚碳酸酯(PC),聚碳酸酯因其出色的抗冲击、光学和电子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建筑、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另外,DPC可用于合成其他一些化工产品;如聚芳基碳酸酯、单异氰酸酯等,还可用作聚酰胺、聚酯的增塑剂。近年来,随着聚碳酸酯清洁生产技术在国际上的推广应用,DPC的市场需求迅速增长。因此,研究开发DPC绿色、高效的生产技术已成为大学实验室和企业关注的重点。
目前主流的制备碳酸二苯酯的方法主要有3种:(1)光气法;(2)碳酸二甲酯与苯酚的酯交换法;(3)苯酚氧化羰基化法。其中,光气法生产过程造成污染极大,对环境不友好;苯酚氧化羰基化法生产技术不成熟,生产成本高;与之相比,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法属于绿色清洁、高效的碳酸二苯酯制备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碳酸二甲酯与苯酚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碳酸二苯酯的工艺路线,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催化体系目前可分为均相催化剂和非均相催化剂两大类。均相催化剂催化活性较高,但催化剂化学性质不稳定,存在与产物分离、回收困难,及污染环境等问题;非均相催化剂,虽具有易于反应体系分离,便于回收利用等优点,但其催化活性较低,碳酸二苯酯的选择性低,大大制约了其工业化进程。
目前,很多现有的均相催化剂体系有待进一步改进。例如高俊杰等(分子催化,2001,15:21~24)研究了钛酸四丁酯催化苯酚和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反应的条件,得到如下结果:在常压下、175℃条件下,摩尔投料比n(碳酸二甲酯):n(PhOH):n(催化剂)=1.5:1:0.05,反应时间25h,苯酚转化率为47.4%,碳酸甲苯酯(MPC)的选择性为90.9%,碳酸二苯酯(DPC)选择性为9.1%;但是,此类催化剂化学稳定性差,很难回收利用,加之反应时间过长,增加了生产成本,并且,MPC的选择性明显大于DPC的选择性,而MPC需进一步反应才能制备DPC,增加了工艺步骤和生产成本。
牛红英等(化学学报,2006,64(12),1269-1272)研究了Cp2TiCl2催化碳酸二甲酯(DMC)与苯酚酯交换反应性能,在150-180℃下,n(DMC):n(PhOH):n(Cp2TiCl2)=1:1:0.005,反应时间10h时,采用归一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苯酚转化率46.8%,碳酸甲苯酯(MPC)和碳酸二苯酯(DPC)选择性分别为43.4%和54.9%。陶昭才等(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4,27:570-574)探究了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DMC转化率32.04%,DPC、MPC的收率分别是18.00%、14.04%,DPC选择性为56.18%。但此类催化剂制备成本高,并且,MPC需进一步反应才能制备DPC,增加了工艺步骤和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50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