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袋栽金针菇出菇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7415.3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1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傅俊生;郑永彬;戚梦;赵强;胡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针菇 栽培 方法 | ||
1.一种袋栽金针菇出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菌种:选择无杂菌、菌丝生长状况良好且适合本地气候生长的金针菇品种做为种源;
(2)原料组成:将玉米芯、麸皮、木屑按2:1:1质量比例混合组成栽培料;
(3)拌料、装袋:将上述原料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原料,然后调整含水量为55-70%;将拌好的原料装入20cm×40cm栽培袋中;
(4)灭菌、接种:将制作好的栽培料筐放入高压灭菌锅中,121℃灭菌150-180min,待栽培料温度降至36-40℃时,将金针菇菌种播撒至栽培料袋,菌种与栽培料质量比例为1:10,翻料使菌种与栽培料混匀,同时起到疏松栽培料的效果;
(5)发菌:养菌培养室温度控制19-21℃,菌袋料温不超过24℃,空气相对湿度63%以下,菌丝盖面后,每天通风6-8次,每次8-10分钟;同时要加强通风管理,防止袋内缺氧而导致菌丝生长缓慢;接种后发菌30d至菌丝长满菌袋,后熟4-6d;
(6)开袋:割掉离料面1~1.5cm的塑料袋膜,采用搔菌机进行搔菌,将据料面1cm菌料切掉后,不经灌水,于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
(7)催蕾:前3-5天以料面菌丝恢复为主,温度保持在16℃,湿度保持90%,加大通风;第5-7天菌丝开始扭结形成鱼籽状原基,应降为14℃,湿度逐渐降低,保持85%,减少通风,随着原基逐渐分化形成菇蕾,温度渐降至抑制驯化温度,具体为第8-9天降为12℃,第10-11天降为10℃,第12-13天降为9℃,第14-15天降为8℃;
(8)抑制:菇蕾形成后,菇柄长至3-5㎝时,包塑料套片,转入抑制室,温度保持4-6℃,每天光照4-8小时,周期为6-8天;
(9)促柄伸长:周期6-8天,温度6-8℃,严格控制光照、通风和湿度,直至采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741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产盐渍地花生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茶树菇的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