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袋栽金针菇出菇的栽培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297415.3 申请日: 2017-04-28
公开(公告)号: CN107041236A 公开(公告)日: 2017-08-15
发明(设计)人: 傅俊生;郑永彬;戚梦;赵强;胡开辉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农林大学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
代理公司: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地址: 350002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金针菇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袋栽金针菇出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作为我国常见的食用菌之一,因其菌柄脆嫩、菌盖黏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受到人们的喜爱。金针菇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成分较全,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尤其丰富,且含锌量比较高,对增强智力尤其是对儿童的身高和智力发育有良好的作用,人称“增智菇”; 金针菇中还含有一种叫朴菇素的物质,有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常食金针菇还能降胆固醇,预防肝脏疾病和肠胃道溃疡,增强机体正气,防病健身;金针菇可抑制血脂升高,降低胆固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经常食用金针菇,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肝脏病及胃、肠道溃疡,而且也适合高血压患者、肥胖者和中老年人食用,这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高钾低钠食品。

目前,我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方式主要以骚菌出菇的传统栽培“直生法”管理,和通过“催蕾-抑制-再生”的“再生法”管理。直生法骚菌过程由人工完成,若骚菌不到位,易导致出菇不整齐、产量不稳定等;而再生法虽产量较高,但管理较直生法较困难,且延长了出菇时间,增加了种植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袋栽金针菇出菇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选择优质菌株并选用玉米芯、木屑、麦麸等为原料,然后通过将原料搅拌、装袋、灭菌、接种、培菌得生产用菌袋。最后通过敞口出菇、出菇管理、采集、后期管理完成整套栽培过程。

一种袋栽金针菇高效出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1.选用菌种:选择无杂菌、菌丝生长状况良好且适合本地气候生长的金针菇品种做为种源。

2.原料组成:将玉米芯、麸皮、木屑按2:1:1质量比例混合组成栽培料。

3.拌料、装袋:将上述原料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原料,然后调整含水量为55-70%。将拌好的原料装入20cm×40cm栽培袋中。

4.灭菌、接种:将制作好的栽培料筐放入高压灭菌锅中,121℃灭菌150-180min。待栽培料温度降至36-40℃时,将金针菇菌种播撒至栽培料袋中,菌种与栽培料质量比例为1:10,翻料使菌种与栽培料混匀,同时起到疏松栽培料的效果。

5发菌:养菌培养室温度控制19-21℃,菌袋料温不超过24℃,空气相对湿度63%以下,菌丝盖面后,每天通风6-8次,每次8-10分钟。同时要加强通风管理,防止袋内缺氧而导致菌丝生长缓慢。接种后发菌30d至菌丝长满菌袋,后熟4-6d。

6开袋:割掉离料面1~1.5cm的塑料袋膜,将搔菌机调至适合的转速,然后带动刀片进行工作,一个人同时握住两个菌袋放在固定位置,推至运转的刀片处,两秒即完成搔菌,将据料面1cm菌料切掉后,不经灌水,于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

7催蕾:前3-5天以料面菌丝恢复为主,温度保持在16℃,湿度保持90%,加大通风;第5-7天菌丝开始扭结形成鱼籽状原基,应降为14℃,湿度逐渐降低,保持85%,减少通风,随着原基逐渐分化形成菇蕾,温度渐降至抑制驯化温度,具体为第8-9天降为12℃,第10-11天降为10℃,第12-13天降为9℃,第14-15天降为8℃;

8抑制:菇蕾形成后,菇柄长至3-5㎝时,包塑料套片,转入抑制室,温度保持4-6℃,每天光照4-8小时,周期为6-8天。

9促柄伸长:周期6-8天,温度6-8℃,严格控制光照、通风和湿度,直至采收。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一种袋栽金针菇高效出菇的栽培方法,该法与传统直生法、再生法相比,生产周期缩短了30%以上,生物转化率可达98%以上,且操作简便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金针菇栽培模式广泛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选用菌种:选择无杂菌、菌丝生长状况良好且适合本地气候生长的金针菇品种做为种源。

2、原料组成:将玉米芯、麸皮、木屑按2:1:1比例混合组成栽培料。

3、拌料、装袋:将上述原料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原料,然后调整含水量为55%。将拌好的原料装入20cm×40cm栽培袋中。

4、灭菌、接种:将制作好的栽培料筐放入高压灭菌锅中,121℃灭菌160min。待栽培料温度降至37℃时,将金针菇菌种播撒至栽培料袋中,翻料使菌种与栽培料混匀,同时起到疏松栽培料的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74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