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气脱硫再生一体塔及可再生湿法烟气脱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9537.6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6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何佳;李欣;李磊;王晶;王昊辰;韩天竹;金平;王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75;B01D53/78;B01D53/96;B01D4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脱硫 再生 一体 湿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烟气脱硫再生一体塔及可再生湿法烟气脱硫方法。烟气脱硫再生一体塔,由上至下依次为烟气排放区、除雾区、二级喷淋区、持液槽区、一级喷淋区和吸收液再生区;吸收液再生区通过竖直隔板I、隔板II及隔板III从左到右依次分隔为预热区、汽提区及集液区,预热区与一级喷淋区连通,隔板I底部开口使预热区与汽提区连通,隔板II的高度低于隔板I的高度,汽提区与集液区通过隔板II上部的空间连通,汽提区和集液区顶部通过隔板III将汽提区和集液区与喷淋区完全隔开;预热区设置换热管组,烟气由换热管组进入塔内;烟气排放区的烟囱顶部设置外套筒。本发明实现了烟气中SO2回收利用及深度除雾,工艺流程短、设备少、操作费用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气净化领域,涉及一种烟气脱硫再生一体塔及可再生湿法烟气脱硫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二氧化硫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更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根据我国环境保护部公布的《2015年环境公报》,我国480个城市(区、县)降水监测结果表明:酸雨频率平均为14.0%,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为40.4%,酸雨频率在25%以上的城市比例为20.8%,酸雨频率在50%以上的城市比例为12.7%,酸雨频率在75%以上的城市比例为5.0%;降水中的阴离子为硫酸根,占离子总量的24.7%,酸雨类型总体类型仍为硫酸型。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雾霾事件频发,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及管理办法。GB132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新建的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排放烟气SO2浓度限值分别为300、200、50mg/Nm3,重点地区的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排放烟气SO2浓度限值分别为200、100、50mg/Nm3。GB 13223-2011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新建燃煤锅炉烟气的SO2≯100mg/Nm3,重点地区燃煤锅炉SO2≯50mg/Nm3。《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环发[2015]164号)中规定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指标为: SO2≯35mg/Nm3。GB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烟气,SO2≯100mg/Nm3,重点地区SO2≯50mg/Nm3。
烟气二氧化硫的净化技术分为干法、半干法和湿法三种。湿法脱硫具有脱硫率高、装置运行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因而世界各国现有的烟气脱硫技术主要以湿法脱硫为主。传统的湿法脱硫技术主要有石灰石-石膏法、氨法脱硫、钠碱法脱硫等。石灰石-石膏法运行可靠性高,应用较广,但基建投资大,容易结垢堵塞管道,运行成本高,副产物为低品位的石膏,回收和利用的价值低;氨法脱硫可用于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业化肥,但吸收剂氨价格昂贵,运行成本高,且存在氨逃逸造成二次污染;钠碱法脱硫国内应用最多的是贝尔格的EDV技术及中石化的湍冲文丘里湿法除尘钠法脱硫技术,但该脱硫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碱液消耗量大、排放的高浓度含盐污水难以处理,直排会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若结晶回收高纯度亚硫酸钠则需大量消耗蒸汽,造成能耗和处理成本大幅攀升。
可再生烟气脱硫技术具有回收烟气中SO2、吸收剂再生循环利用等优点,从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可再生烟气脱硫技术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SO2,形成富含SO2的富吸收液,然后将富吸收液加热进行再生,释放出高浓度的SO2用于生产硫磺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再生后的吸收剂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95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