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厚板轧制生产中立辊辊缝的动态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9824.7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7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顾豪杰;苗雨川;王广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58 | 分类号: | B21B37/5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厚板 轧制 生产 中立 辊辊缝 动态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板轧制生产中立辊辊缝的动态控制方法,本发明制定立辊使用策略,对需要使用立辊的轧制阶段和轧制道次进行立辊辊缝补偿,并通过划分辊缝控制点,对立辊辊缝进行动态控制。本发明通过在立辊道次中对钢板头尾制定不同的立辊辊缝控制策略,实现立辊辊缝的动态控制,有效地提升钢板头尾宽度精度,使钢板的头尾宽度精度和平面形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用以解决现有厚板轧制方法造成的钢板头尾宽度超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厚板轧制生产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厚板轧制生产中立辊辊缝的动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厚板轧制生产工艺中,立辊轧机是控制成品钢板平面形状和尺寸的重要设备,尤其是立辊轧机和粗轧机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控制展宽阶段后钢板的宽度,从而达到精确控制成品宽度的目的。
在目前厚板生产过程中,板坯在成型或/和展宽阶段需要进行平面形状控制,造成展宽阶段后钢板的厚度在宽度方向上呈边部厚中间薄的趋势,在使用立辊后更加剧了中间坯边部厚的情形。在后续的精轧阶段中,由于中间坯只受到厚度方向的挤压,材料不断向后流动造成最终在钢板头尾展开,从而产生头尾宽度超宽现象。
在专利号CN201110005594.1[轧制锥形板坯时粗轧立辊轧机开口度控制方法]中,其主要特征包含如下步骤:1、把板坯分成三段,分别为头部平行段、中间倾斜段和尾部平行段,头部平行段宽度大于尾部平行段宽度;2、读取板坯原始数据,数据包括板坯头部宽度、板坯尾部宽度、板坯厚度、板坯全长、头部平行段长度、中间倾斜段长度,计算得到中间倾斜段斜率;3、根据板坯原始数据确定板坯形状方程,板坯为轴对称形,以板坯尾部平行段顶角为坐标原点,板坯轴向为X轴,板坯径向为Y轴,确立板坯单侧外形轮廓方程;4、在板坯轴向上等距选取若干特征点,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板坯特征点坐标;5、根据计算得到的板坯特征点坐标设定本道次中轧制时各项参数,包括入口立辊开口度、出口立辊开口度、水平压下量,然后计算得到宽度压下量、轧制后板坯头部宽度、轧制后板坯尾部宽度,完成轧制锥形板坯时粗轧立辊轧机开口度设定。该立辊轧机开口度控制方法通过精确计算各个形状的锥形坯通过立辊过程中立辊开口度的设定值,使得锥形坯轧制的成品与正常板坯轧制的成品质量精度无差异。
在专利号CN201210579237.0[一种粗轧立辊短行程二次曲线控制方法]中,其主要特征包括立辊头部短行程控制和立辊尾部短行程控制,所述立辊头部短行程控制方式为:当检测到轧件进入轧机头部短行程时,PLC根据立辊辊缝最大变化量G,使辊缝达到短行程最大开口度等待轧件进入,PLC根据立辊或平辊的速度进行积分,考虑前滑等因素的影响,对轧件的头部进行跟踪,计算出进入立辊的轧件长度X,随着轧制的进行,PLC根据二次曲线方程,计算出立辊实时辊缝修正量Y,实时调整辊缝开口度,辊缝由大到小以二次曲线形状随着轧件的进入逐渐减小,当咬入立辊的轧件长度X和头部短行程长度L相等时,立辊辊缝修正量Y=0,立辊辊缝设定值恢复到基准值,头部短行程执行完毕;所述立辊尾部短行程控制方式为:当检测到轧件进入轧机立辊尾部短行程时,PLC对轧件的尾部进行跟踪,计算出进入立辊尾部短行程的轧件长度X,随着轧制的进行,PLC根据二次曲线方程,计算出立辊实时辊缝修正量Y,实时调整辊缝开口度,辊缝由小到大以二次曲线形状随着轧件的走出逐渐增大,当咬入立辊的轧件长度X和尾部短行程长度L相等时,立辊辊缝修正量Y=0,尾部短行程执行完毕。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折线方式产生的误差,更精确控制轧件头尾形状的变化,提高短行程控制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98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