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介孔镍催化剂及其在聚醚胺合成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1172.6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6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石松;徐杰;孙颖;杜文强;高进;刘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榆林能源技术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755 | 分类号: | B01J23/755;B01J35/10;C08G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周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0 | 代理人: | 毛薇 |
地址: | 719000 陕西省榆林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孔镍 催化剂 及其 聚醚胺 合成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介孔镍催化剂及其在聚醚胺合成中的应用。该催化剂以硝酸镍为镍源,经过弱碱预水解后,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介孔结构,最后在硼氢化钠等还原剂的存在下,形成介孔镍的结构。该介孔镍催化剂可以高效催化聚醚多元醇临氢氨化合成聚醚胺,对于数均分子量在200‑5000的聚醚多元醇,产品的伯胺率均在98%以上。与传统的骨架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的孔道均一,使用量低,稳定性好,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化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介孔镍催化剂及其在聚醚胺合成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聚醚胺是一类主链为聚醚结构,末端活性官能团为胺基的聚合物。因为聚醚胺反应活性、韧性、粘度以及亲水性等一系列性能的可调节性,并且胺基提供给聚醚胺与多种化合物反应的可能性,其特殊的分子结构赋予了聚醚胺优异的综合性能,目前商业化的聚醚胺包括单官能、双官能、三官能,分子量从200到5000的一系列产品。在聚脲喷涂、大型复合材料制成以及环氧树脂固化剂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聚醚胺的合成方法主要有高压催化氨化法、离去基团法、氨基丁烯酸酯法和聚醚腈烷基化法等。催化氨化法合成聚醚胺具有产品质量稳定和更符合环保要求等优点,是目前工业上生产聚醚胺的主要方法。目前的催化氨化法所用的催化剂大部分为骨架镍等催化剂,例如专利US3128311公开的催化剂为骨架镍,而专利CN 105713191 A中,催化剂选自雷尼镍、雷尼钴、雷尼铜、雷尼铁和雷尼镍钴中的至少一种。
但是目前为止所用的催化剂大部分是商业化的雷尼系列,其比表面积小,孔道结构不规整,依旧存在着伯胺率低,分子量普适性不高等问题。而介孔结构的催化剂其孔道孔径分布范围窄,比表面积高,是传统雷尼镍催化剂的有力竞争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介孔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了弱碱预水解沉淀的方法,使得镍盐能够首先预水解并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有序的介孔结构,经过常温还原剂的缓慢还原并最终得到介孔镍的催化剂。该介孔镍催化剂可以高效催化聚醚多元醇临氢氨化合成聚醚胺,对于数均分子量在200-5000的聚醚多元醇,产品的伯胺率均在98%以上。
按照本发明,该催化剂以硝酸镍为镍源,经过弱碱预水解后,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介孔结构,最后在硼氢化钠等还原剂的存在下,形成介孔镍的结构。
按照本发明,该催化剂在烧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与水,搅拌均匀后,滴加入硝酸镍的水溶液,加热至30-60℃,优选为35℃,加入氨水搅拌,搅拌时间为1-12h,优选为6h。缓慢滴加入还原剂的水溶液,加热至25-100℃,优选为60℃搅拌1-72h,优选为48h。过滤,用乙醇利用索氏提取法,洗涤24-72h,即得介孔镍。
按照本发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中的一种。
按照本发明,所述烧瓶中入表面活性剂与水的质量比为1:3-1:50,优选为1:20。所述的硝酸镍的水溶液中硝酸镍的质量分数为1-20%。
按照本发明,加入氨水的质量为硝酸镍质量的1-5倍,优选为5倍。
按照本发明,所述加入的还原剂可以为硼氢化钠,硼氢化钾,酒石酸钠,酒石酸钾中的一种;加入还原剂的质量为硝酸镍质量的1-20倍,优选为10倍。还原剂的质量浓度为0.01-0.5%。
按照本发明,介孔镍催化剂在催化聚醚多元醇催化临氢氨化制备聚醚胺中的应用。
按照本发明,所述聚醚多元醇催化临氢氨化制备聚醚胺为釜式搅拌反应。
按照本发明,反应温度为100-300℃,优选为220~250℃;反应时间为1-12h,优选为4h;所述的介孔镍催化剂用量为聚醚多元醇质量的0.1-100%,优选为0.5~2%;所述反应氢气压力为1-20MPa,优选为5-8MPa;聚醚多元醇和液氨的重量比为1:0.1-1,优选为1:0.2-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榆林能源技术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科榆林能源技术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11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