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生纤维素基纳米多层自组装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4145.4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2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张群利;崔琳琳;郑权;高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7/00 | 分类号: | C08J7/00;C08J5/18;C08L5/08;C08K5/053;C08K5/09;C08K7/00;C08K3/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张月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组装复合膜 多层 再生纤维素 制备 氧气透过率 银纳米线 壳聚糖 透光率 拉伸 热解 抗菌材料制备 层层自组装 纤维素溶解 光学性能 抗菌性能 力学性能 碳纳米管 阻隔性能 纤维素 复合膜 包覆 改性 共混 再生 | ||
再生纤维素基纳米多层自组装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属于抗菌材料制备方法领域。本发明利用纤维素溶解再生、壳聚糖包覆、银纳米线共混、碳纳米管改性及层层自组装方法,制备出抗菌性能、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光学性能优异的纳米多层自组装复合膜。本发明纤维素/壳聚糖/银纳米线复合膜,初始热解温度120℃,拉伸强度高达119.117MPa,透光率高达89.82%,氧气透过率为1.4×10‑12cm3·cm/(cm2·s·Pa);再生纤维素基纳米多层自组装复合膜初始热解温度235℃,拉伸强度高达160.944MPa,透光率高达85.82%,氧气透过率为4.36×10‑14cm3·cm/(cm2·s·Pa)。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菌材料制备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纤维素基纳米多层自组装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与科学飞速发展,生态环境与能源的不断破坏与枯竭,保护内容物、延长货架期、方便运输和储存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包装的要求。2003年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的SARS病毒;2005年我国的禽流感病毒;2011年我国的H1N1病毒等。大量数据表明,由病原微生物引发的全球性微生物灾害事件频频发生。尤其我国是人口大国,一旦爆发传染病对社会和经济造成的危害无法估计。因此研制具有无毒副作用、长效广谱、低碳环保的抗菌材料并将其运用于食品包装中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对抗菌材料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但近十年来对抗菌材料的研究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也得到了可人的成果。纤维素和壳聚糖凭借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可降解性、抗菌性、可再生资源和易于加工等性能,吸引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有通过二者共混方法制备成膜的,但是由于很难找到一种优良的溶剂将纤维素和壳聚糖均匀的混合。为解决壳聚糖与纤维素复合问题,有学者将纤维素氧化从而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但是纤维素的氧化改性难度很大。有学者先分别溶解纤维素和壳聚糖制备出溶液,再向纤维素溶液中滴加壳聚糖溶液从而得到二者混合液。但是该过程十分缓慢并且混合的效果并不理想,若壳聚糖比例大,虽抗菌效果好,但静置一段时间或离心混合液就会分层,制备出的薄膜透明度、强度都不理想。有学者先将纤维素溶解于离子液体中在水中再生成膜,再将其浸入壳聚糖溶液中制备出复合膜。该方法制备出的复合膜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十分优异,但抗菌性能较差。以上方法制得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都有一定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微晶纤维素(MCC,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和壳聚糖(CS,Chitosan)为主要膜成分,采用银纳米线为抗菌材料,丙烯酸改性碳纳米管(MWCNTS/PAA,Multi-walled nanotubes/Polyacrylic acid)和丙烯酰胺改性碳纳米管(MWCNTS/PAM,Multi-walled nanotubes/Polyacrylamide)为力学增强材料,提供一种抗菌性能、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光学性能优异的再生纤维素基纳米多层自组装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再生纤维素基纳米多层自组装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银纳米线的制备,制备的银纳米线直径为50~80nm,长度为10~30μm;
步骤2、碳纳米管的改性,包括丙烯酸改性碳纳米管或丙烯酰胺改性碳纳米管;
步骤3、再生纤维素湿膜的制备:将一定质量的微晶纤维素加热搅拌的条件下溶于离子液体,完全溶解后恒温静置0.5~1小时后,将纤维素离子液体均匀涂布在玻璃板,涂膜厚度500~1000μm,将涂膜后的玻璃板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3次,每次5~15min,浸泡后得到再生纤维素湿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4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玻璃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级过滤式机油滤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