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侧墙底架装配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1682.X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7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军才;王玲;陈勇;刘文科;王继明;彭章祝;周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25B1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郑俊超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底架 装配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侧墙底架装配工艺,首先考虑的重要部位的参考基准点与底架的接触和固定,侧墙从参考基准点往两端推进装配,侧墙受力小,不容易引起侧墙变形。可实现侧墙任一优先参考基准点优先装配的目的,避免了公差累积至一端的现象,大大减少了装配后返工现象。具有作业强度低,操作便捷,效率高,装配质量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辆侧墙底架装配工艺。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的车厢一般由底架、顶盖、侧墙、端墙四大部件组成,其中侧墙装配为工艺难点,特别是整体式侧墙结构的装配过程极其困难。
目前,底架与侧墙装配工艺按如下步骤进行:
(1)将车体组焊工艺装备设置挠度;
(2)将底架吊装至车体组焊台位并进行刚性固定;此时底架的挠度预设完成。
(3)对侧墙预设挠度,且使侧墙预设的挠度与底架挠度相同。将侧墙吊装至底架上方,采用拉紧装置将侧墙强行落入底架对接接口位置。对接之后,侧墙与底架就具有了相同的挠度
上述步骤中,预设挠度是设计中常用的措施,目的是为了使得车厢在承力时不至于凹陷。
简而言之,现有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底架预设挠度为准,强制侧墙与底架对接后满焊,从而达到相对固定的目的。
采用上述侧墙吊装工艺方法,存在如下不足:
1.侧墙刚度大,尤其是整体式侧墙。底架预设的挠度与侧墙预设的挠度理论上要一致,但是在实际焊接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一样,导致侧墙强行与底架装配时,侧墙受力极大,拉紧装置与侧墙接触处因存在较大的应力,很容易引起侧墙变形,造成吊装后返工。
2.侧墙为立式结构,侧墙装配底架时,拉紧装置很难找到合适的着落受力点。
3.侧墙装配需从一端往另外一端进行,若底架存在高低台阶,则由于制造误差和装配误差,上述装配方案在台阶处很难实现对接。
4.侧墙与底架长度不一致,装配前长度测量困难,对于现有方案,将两大部件长度差均匀分布至两端很困难,往往出现一端安装好之后,另一端无法安装,需重新吊装的现象。整个作业过程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
5.侧墙与底架对接的定位基准不一定在端部,可能在中间客室门位置,现有的方案无法保证吊装后客室门位置对齐,通常的做法是进行放量,待吊装完后打磨放量,现场作业劳动大。
对本案中所用到的设备解释如下:
支撑拉紧装置是工装中常用的设备,其将支撑和拉紧功能合二为一,支撑部分用于调节底架高度,拉紧部分则配合支撑装置进行底架刚性固定。支撑部分由一排或多排间隔的可调节高度的支撑柱构成,拉紧部分由一排或多排间隔的液压缸组件构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装配简便、劳动强度小、效率高的轨道车辆侧墙底架装配工艺。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侧墙底架装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将支撑拉紧装置与底架边梁底部装配,操作液压缸组件将底架拉紧;
(b)将带有预设挠度的侧墙吊装至靠近底架位置,然后保持侧墙不动;
找准侧墙上的参考基准点,调整支撑拉紧装置上对应侧墙参考基准点的支撑柱,支撑柱往上顶底架,使底架上对应侧墙参考基准点的位置与侧墙的参考基准点位置处具有相同的挠度;
(c)将侧墙上的参考基准点优先与底架接触并固定,此时底架与侧墙的对接边沿呈上下一一对应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16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金属刀具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孔用O型圈自动装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