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动能量回馈控制电路及功率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2781.X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9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酉;位跃辉;杨学青;苏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7/10 | 分类号: | B60L7/10;B60L7/2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崔旭东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 能量 回馈 控制电路 功率 分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能量回馈控制电路及功率分配方法,通过比较车辆进行制动时储能装置的最大充电功率和主电机的电制动功率的大小,根据电机的电制动功率和电池允许的最大充电功率来分配制动电阻的需求功率,本发明能在电池充电能力较弱或者电池温度较低时,保持电制动力的一致性,适当提高当前整车给制动电阻的功率,降低动力电池的充电电流,防止动力电池过冲和过放,有效解决司机踩制动踏板时电制动力变小、制动距离增加、制动不平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动能量回馈控制电路及功率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制动能量回馈是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降低油耗的关键技术之一,现行的制动能量回馈控制方法都是把电机制动力和机械制动力进行简单叠加,但是电机制动受到电池容量的限制。当电池电量不足的时候,电池可以吸收制动回馈的能量,则电机可以制动,总的制动力为电机制动力加上机械制动力;当电池电量足时,电池无法再吸收制动回馈的能量,则电机不可以进行制动,总的制动力仅为机械制动力。
例如,对于装配有制动能量回收的驱动电机的车辆在行车制动过程中,当动力电池SOC较高(92%以上)或者电池温度较低(10℃以下)时,动力电池所允许的最大充电功率会下降。当动力电池所允许的最大充电功率小于当前电机的电制动功率时,电机会降低电制动功率来满足动力电池的充电功率,在电机转速不变的情况下,表现为电机输出扭矩下降。此时,在行车制动过程中,司机踩制动踏板时会感觉到电制动力变小。
由于电池电量充足与不足,会造成驾驶员踩制动踏板时存在得到不同的制动力的情况,使驾驶员的制动感觉不同。然而大部分情况下,电池都可以吸收电制动机回馈的能量,驾驶员习惯于电机制动加上机械制动的感觉,当偶尔电池电量足时,电池也不能吸收制动回馈的能量,但是驾驶员并不知道,还会按照习惯踩制动踏板,由于没有电机制动力,总的制动力变小,制动距离增加,会有安全隐患。
目前,在行车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力是电机的标定扭矩和当前电池的最大允许充电功率计算的电机扭矩取小,当电池的最大允许充电功率计算的电机扭矩小于电机的标定扭矩时,会降低电制动力,在下长坡过程中存在电制动力不够的情况,必然要通过制动器来维持匀速下坡。制动器长时间连续地进行较大强度工作时,其摩擦力矩会有显著下降,出现制动器的热衰退现象,对制动器的危害很大。
公告号CN20254133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制动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在储能装置的电能充满时,驱动电机制动回馈的电能传递给制动电阻以热能形式进行消耗,该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制动力变小的问题,但制动力的平稳性差,尤其是该系统的继电器K1、继电器K2在动作过程中,驱动电机的动能远大于储能装置吸收的电能,在驱动电机的动能需要转化为制动电阻的热能时,仍会存在总制动力变小的问题,没有真正的解决汽车制动的平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能量回馈控制电路及功率分配方法,用于解决在行车制动过程中动力电池SOC较高或者电池温度较低时,司机踩制动踏板时电制动力变小、制动距离增加、制动不平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动能量回馈的功率分配方法,包括以下解决方案:
方法方案一,包括如下步骤:当车辆进行制动时,比较储能装置的最大充电功率和主电机的电制动功率的大小;当储能装置的最大充电功率大于或等于主电机的电制动功率时,不给制动电阻分配功率;当储能装置的最大充电功率小于主电机的电制动功率时,给制动电阻分配功率。
方法方案二,在方法方案一的基础上,当储能装置的最大充电功率小于主电机的电制动功率时,比较当前储能装置的最大充电电流与当前储能装置的实际充电电流,若大于时,减小给制动电阻分配的功率;当储能装置的最大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当前储能装置的实际充电电流时,增大给制动电阻分配的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27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