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空气处理单元总成的本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3526.7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4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熊阳东;黄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东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0 | 分类号: | B60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43009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空气 处理 单元 总成 本体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领域,是一种用于汽车空气处理单元总成的本体,其包括卸载阀气腔,两个行车保护阀气腔,四个出气口,与干燥罐连接的端面,与整车连接的螺孔,进气口,排气阀气腔、驻车保护阀气腔和辅助保护阀气腔,所述本体设置了四个单向阀阀门座。其优点在于:在一个本体中集成相应零件成型为空气处理单元后的功能,可取代现有技术中要用两个本体各自集成相应零件后所组合成的空气处理单元才能完成的功能。达到了缩小体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模块式装配,提高整车装配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中气制动领域,具体的说它是一种用于汽车空气处理单元总成的本体。
背景技术
汽车空气处理单元是由空气干燥器和四回路保护阀两个独立总成连接组合而成,其主要功能为:清洁、干燥压缩空气、控制工作气压,保护制动系统中各回路气压有效性的稳定。这种连接组合而成的分体式汽车空气处理单元,由于分别有各自的本体,存在体积大、布置复杂、制造成本高等缺陷。近年来,不少汽车零件公司通过技术改进,已将空气干燥器和四回路保护阀两个独立的总成集成于一个本体之中,成型为整体式汽车空气处理单元总成,达到了空气处理单元缩小体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模块式装配,提高整车装配效率的效果。
但是,随着市场对汽车制动系统安全保护性能不断提高,相关法规或汽车制造公司对汽车空气处理单元在原功能基础上提出了行车储气筒先充气,然后再对驻车储气筒和辅助储气筒充气,而且,当行车制动回路泄漏失效时,驻车回路储气筒要向行车储气筒补充气压的强制要求。显然,此前的整体式汽车空气处理单元总成已不能满足相关法规和汽车制造公司的强制要求。
为了满足其上述强制要求,同时,又将汽车空气处理单元的原有功能集成在一个本体之中,形成一个整体,继续达到汽车空气处理单元总成缩小体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模块式装配,提高整车装配效率的效果,不少汽车零件公司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研发。但,由于本体结构受到模具制作、压铸工艺和机械加工等方面的限制,至今没有推出可行性方案。在此情况下,基于相关法规或汽车制造公司对汽车空气处理单元功能的强制规定,一些汽车零件公司只得将汽车空气处理单元重新恢复成分体式,即,分别用两个本体组成空气干燥器总成和四回路保护阀总成,再将其连接组成为汽车空气处理单元。因此,这种分体式汽车空气处理单元依然存在体积大,布置复杂,生产成本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分别由两个本体组成的分体式汽车空气处理单元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空气处理单元总成的本体,使之在一个本体中集成相应零件成型为整体式汽车空气处理单元总成后,既能满足汽车空气处理单元原有功能,又能满足相关法规或汽车制造公司提出的行车回路储气筒先充气,然后再对驻车回路储气筒和辅助回路储气筒充气,而且,当行车制动回路泄漏失效时,驻车储气筒要向行车储气筒补充气压的强制要求。达到其缩小体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模块式装配,提高整车装配效率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所述集成相应零件后,能成型整体式汽车空气处理单元总成的本体,其包括一个卸载阀气腔,两个行车回路保护阀气腔,两个所述行车回路保护阀气腔分别为第一行车回路保护阀气腔和第二行车回路保护阀气腔,E向设置有四回路保护阀的四个出气口,四个所述出气口分别为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第三出气口和第四出气口,G向设置有与干燥罐连接的端面,H向设置有与整车相连接的螺孔,F向设置有一个空气处理单元总成的进气口,K向设置有一个排气阀气腔、一个驻车回路保护阀气腔和一个辅助回路保护阀气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中共设置了四个单向阀阀门座,四个所述单向阀阀门座分别为第一单向阀阀门座、第二单向阀阀门座、第三单向阀阀门座和第四单向阀阀门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东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东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35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