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吊兰素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37679.7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3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奇;王彩月;闫录亮;史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30 | 分类号: | C07D31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吊兰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吊兰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吊兰素,别名岩豆素,具有良好的止咳、抗炎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吊兰素主要存在于吊石苣苔中,而获取石吊兰素的主要方法就是从苦苣苔科植物吊石苣苔中进行提取。
目前,通过上述提取方法来提纯石吊兰素有很多不足。周法兴等公开了先水煮除去水性杂质,乙醇回流提取,再经硅胶柱分离的工艺,但是该工艺能耗大。此外,LiuY等采用甲醇提取,正丁醇萃取,萃取液用凝胶(Sephadex HL-20)柱层析,氯仿洗脱部分采用浓缩、静置的方法得到黄色针状结晶石吊兰素,但是该方法中毒性有机溶剂用量大,而且制备的石吊兰素的产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吊兰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吊兰素的制备方法,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如下制备步骤:步骤一,采用间苯三酚和醋酸酐为反应原料,在三氟化硼乙醚的催化下进行Friedel–Crafts反应,得到2,4,6-三羟基苯乙酮;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2,4,6-三羟基苯乙酮和对甲氧基苯酰氯在碳酸钾的催化下进行成环反应,得到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在NBS的催化下进行自由基反应,得到5,7-二羟基-6,8-二溴-4’-甲氧基黄酮;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5,7-二羟基-6,8-二溴-4’-甲氧基黄酮和甲醇钠在溴化亚铜的催化下进行甲氧基化反应,得到石吊兰素。
在本发明提供的石吊兰素的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一的Friedel–Crafts反应包括如下子步骤:步骤1-1,按摩尔比份数称取1份间苯三酚、2.4份醋酸酐和有机溶剂Ⅰ,加入第一三口烧瓶中,再称取1.2份三氟化硼乙醚逐滴加入第一三口烧瓶中,得到混合液Ⅰ;步骤1-2,混合液Ⅰ在50°条件下搅拌反应10小时,反应液Ⅰ;步骤1-3,反应液Ⅰ通过旋蒸除去有机溶剂Ⅰ,再通过水重结晶,得到黄色晶体2,4,6-三羟基苯乙酮。
在本发明提供的石吊兰素的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在步骤1-1中,有机溶剂Ⅰ为乙酸乙酯,该乙酸乙酯的加入量为每1mmol间苯三酚加入0.50ml乙酸乙酯。
在本发明提供的石吊兰素的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二的成环反应包括如下子步骤:步骤2-1,在氮气保护下,按摩尔比份数称取1份2,4,6-三羟基苯乙酮、10份碳酸钾和有机溶剂Ⅱ,加入第二三口烧瓶中,室温下搅拌10分钟,再称取1.5份对甲氧基苯酰氯加入第二三口烧瓶中,得到混合液Ⅱ;步骤2-2,混合液Ⅱ在60℃条件下搅拌反应24小时,降温至室温条件下得到反应液Ⅱ;步骤2-3,反应液Ⅱ经过抽滤和丙酮洗涤后得到滤液Ⅰ;步骤2-4,滤液Ⅰ经过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水洗、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和旋蒸去除乙酸乙酯后得到固体粉末Ⅰ;步骤2-5,采用体积比为己烷:乙酸乙酯=4:1的溶液对固体粉末Ⅰ进行柱层析,得到固体粉末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
在本发明提供的石吊兰素的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2-1中,有机溶剂Ⅱ为丙酮,该丙酮的加入量为每1mmol2,4,6-三羟基苯乙酮加入1.68ml丙酮。
在本发明提供的石吊兰素的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三的自由基反应包括如下子步骤:步骤3-1,按摩尔比份数称取1份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和有机溶剂Ⅲ,加入第三三口烧瓶中,然后称取2份NBS缓慢加入第三三口烧瓶中,得到混合液Ⅲ;步骤3-2,混合液Ⅲ在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5小时,得到反应液Ⅲ;步骤3-3,将反应液Ⅲ倒入冰水中,析出得到固体Ⅱ;步骤3-4,固体Ⅱ经过抽滤和水洗,得到绿色滤饼Ⅱ;步骤3-5,采用体积比为乙醚:乙酸乙酯=4:1的溶液对滤饼Ⅱ进行柱层析,得到黄色固体5,7-二羟基-6,8-二溴-4’-甲氧基黄酮。
在本发明提供的石吊兰素的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3-1中,有机溶剂Ⅲ为三氟乙酸,该三氟乙酸的加入量为每1mmol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加入2.82ml三氟乙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76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