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的赖氨酸脱羧酶突变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4705.9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4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孙际宾;赵晶;刘娇;孙村民;郑平;马延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9/88 | 分类号: | C12N9/88;C12P13/00;C12N15/6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崔佳佳;陆凤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赖氨酸 脱羧酶 突变体 及其 应用 | ||
1.一种赖氨酸脱羧酶,所述赖氨酸脱羧酶是:
(a)其氨基酸序列由SEQ ID NO:1所示序列突变而来,在以下氨基酸残基位点发生突变:
176位的氨基酸残基突变为Val;或者
176位的氨基酸残基突变为Val和88位的氨基酸残基突变为Ser;或者
176位的氨基酸残基突变为Val和230位的氨基酸残基突变为His;或者
176位的氨基酸残基突变为Val、230位的氨基酸残基突变为His和9位的氨基酸残基突变为Arg;或者
176位的氨基酸残基突变为Val、230位的氨基酸残基突变为His和111位的氨基酸残基突变为Gly;或者
176位的氨基酸残基突变为Val、230位的氨基酸残基突变为His和44位的氨基酸残基突变为Arg;
或
(b)所述赖氨酸脱羧酶由在(a)所述的氨基酸序列的C末端添加6个His氨基酸残基而形成,并且具有(a)所述赖氨酸脱羧酶的功能。
2.一种表达载体,所述表达载体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赖氨酸脱羧酶的编码序列。
3.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包含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达载体或者其基因组中整合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赖氨酸脱羧酶的编码序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细胞是细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细胞是大肠杆菌(E.coli)、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i)或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细胞是大肠杆菌(E.coli)。
7.一种生产1,5-戊二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赖氨酸脱羧酶或者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宿主细胞生产1,5-戊二胺;和
(2)从(1)的体系中分离得到1,5-戊二胺。
8.权利要求1所述的赖氨酸脱羧酶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达载体或者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宿主细胞在生产1,5-戊二胺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470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