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质素/PVC微发泡复合型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3064.3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8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施晓旦;姜秀梅;邵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明升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7/02 | 分类号: | C08L97/02;C08L97/00;C08L23/28;C08L23/06;C08K3/26;C08K5/09;C08J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72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质素 复合型材 微发泡 发泡剂 制备 钙锌复合稳定剂 抗冲改性剂 无机矿物质 废物利用 力学性能 造纸废液 重量份数 硬脂酸 平衡 泡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质素/PVC微发泡复合型材,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PVC 40‑70份、木质素20‑50份、无机矿物质10‑40份、抗冲改性剂1‑10份、平衡型发泡剂0.5‑1.5份,钙锌复合稳定剂2‑5份、PE蜡0.2‑1份、硬脂酸0.2‑1份。本发明木质素/PVC微发泡复合型材,将造纸废液中木质素,废物利用,降低成本;同时,采用平衡型发泡剂,制备得到的型材表面光滑,泡孔大小均匀,密度低,而且力学性能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VC微发泡复合型材,尤其涉及一种木质素/PVC微发泡复合型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VC微发泡复合型材是由PVC树脂添加各种填料以及功能助剂后,经过混料机混合后,高温熔融挤出成型的产品。目前PVC微发泡复合型材主要应用于室内建材方向,如室内门窗、地板、踢脚线、门套等。但是PVC微发泡型材仍存在表面不光滑,发泡不均匀,比重大,强度低、韧性差等特点。
据统计,目前超过95%的木质素仍作为工业制浆的废弃物,随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或者浓缩后燃烧掉,制浆废水的排放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又污染环境,对其进行很好的资源化利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现实的意义。
平衡型发泡剂为吸、放热平衡型发泡剂,分解反应中吸放、热基本平衡,发气过程诱导期短,分解无突变,挤出的制品具有较好的泡孔结构、较低的密度以及较高的抗弯强度。使用该平衡型发泡剂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生产的发泡制品综合性能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质素/PVC发泡复合型材,充分利用造纸废液中的木质素,变废为宝;另外使用平衡型发泡剂,得到的木质素/PVC微发泡复合型材内部发泡均匀,比重小,且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木质素/PVC微发泡复合型材,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PVC 40-70份、木质素20-50份、无机矿物质10-40份、抗冲改性剂1-10份、平衡型发泡剂0.5-1.5份,钙锌复合稳定剂2-5份、PE蜡0.2-1份、硬脂酸0.2-1份。包含该组分的PVC型材表面光滑,泡孔大小均匀,密度低,而且韧性、强度高,成本低廉。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木质素/PVC微发泡复合型材中,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PVC 50-60份、木质素30-40份、无机矿物质20-30份、抗冲改性剂3-8份、平衡型发泡剂0.8-1.2份,钙锌复合稳定剂3-4份、PE蜡0.4-0.7份、硬脂酸0.4-0.7份。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木质素/PVC微发泡复合型材中,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PVC 40-70份、木质素20-50份、无机矿物质10-40份、抗冲改性剂1-10份、平衡型发泡剂0.5-1.5份,钙锌复合稳定剂2-5份、PE蜡0.2-1份、硬脂酸0.2-1份。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木质素/PVC微发泡复合型材中,所述木质素是从造纸黑液中提取得到的高纯度木质素。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木质素/PVC微发泡复合型材中,所述无机矿物质为碳酸钙、硅酸钙、滑石粉、玻璃纤维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木质素/PVC微发泡复合型材中,所述改性助剂为氯化聚乙烯(CPE)、丙烯酸酯类聚合物(ACR)、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嵌段共聚物(S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木质素/PVC微发泡复合型材中,所述平衡型发泡剂为NH213。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所述木质素/PVC微发泡复合型材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明升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济宁明升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30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泡沫沥青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丙烯阻燃木塑复合板材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