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消费性产品的毒物试验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9654.7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8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平;陈子翔;杜伟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中银(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2 | 分类号: | G01N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87 | 代理人: | 王龙 |
地址: | 中国香港科学园科技大道西11***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消费 产品 毒物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确定消费性产品中是否存在毒物的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在试验中使用硬骨鱼胚胎以确定消费性产品中毒物的存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及全球化的兴起,消费性产品(诸如食品及饮料)在到达消费者之前,会经历许多其中具有潜在有毒化学品进入这些产品的制程。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追踪或管制多于100,000种化学品(物质登记服务数据简报(Substance Registry Services Fact Sheet),可在ofmpub.epa.gov/sor_internet/registry/substreg/educationalresources获得),且许多这些化学品的毒性、尤其其与其他化学品组合时的总生物毒性尚未很好地研究。鉴于可进入消费性产品中的潜在有毒化学品及化学品组合的庞大数量,确保消费性产品的安全性对现代测试工业是巨大挑战。
迄今为止,消费品的毒性测试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学特异性测试、尤其化学分析。例如,一回顾文献介绍使用QuEChERs方法学测定食品材料中杀虫剂残余物(Angelika Wilkowsk and Marek Biziuk,Food Chemistry 125(2011),pp.803-812)。虽然化学特异性测试可是灵敏及精确的,但其不能检测不意欲特定测试的未知毒物;此可使得未预期的毒物未检测到。即使在其中样品的化学组成详细已知的情形下,由于缺少关于化学混合物的效应的知识,其有效毒性不一定能可靠地预测。实践经验与研究已显示,化学特异性量测仅有约20%的机会鉴别出未知样品的真实毒性,此意味着高达80%的毒物未被鉴别出。
因此,需要用于确定消费性产品中是否存在毒物的新颖方法。美国第2013/152222号专利公开案涉及转基因鱼与及其于检测雌激素及抗雌激素的化合物、监测环境中的类雌激素活性与说明肝脏再生的用途。然而,仍有需要发展用于侦测毒物的生物试验。
发明内容
本揭示内容提供确定消费性产品(例如食品或饮料)中是否存在毒物的方法,其包含使硬骨鱼胚胎与来自消费性产品的样品的提取物接触并确定所述提取物是否对胚胎产生毒性效应,其中对胚胎的毒性效应指示在消费性产品中存在毒物。可使用本揭示内容的方法测试的例示性消费性产品阐述于章节4.2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提取物包含有机溶剂提取物(例如,乙腈提取物),其视情况经脱水及/或去脂。在一个实施例中,去脂仅用于含有脂质或富含脂质的样品。对于不含脂质或含低脂质的样品,不需要去脂。制备来自用于毒物测试的消费性产品的提取物的方法阐述于下文章节4.3及编号99至108的实施例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揭示内容的测试方法包含确定提取物是否对硬骨鱼胚胎产生毒性效应,例如急性效应(例如,畸形或死亡)或特定效应(例如,雌激素活性干扰)。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试方法包含使硬骨鱼胚胎与有机溶剂提取物接触,所述有机溶剂提取物藉由或是藉由如下文章节4.3或编号14至43、55至58或99至108的实施例中的一者所述的制程可获得。确定消费性产品中是否存在毒物的例示性方法阐述于下文章节4.4及编号1至99的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硬骨鱼是青鳉或斑马鱼胚胎(如章节4.4.1-4.4.2中所述),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是转基因的。可使用本揭示内容的方法确定的急性及特定毒性效应分别阐述于章节4.4.3及4.4.4中。例示性急性毒性效应包括死亡及畸形,且例示性特定毒性效应包括雌激素活性干扰、雄激素活性干扰、异型生物质效应、心脏毒性效应及肝毒性效应。
本揭示内容提供的样品测试方法可用于(例如)评估来自消费性产品的提取物的总生物毒性效应。本揭示内容的方法可以高通量方式用于测试大量样品,提供(例如)确定大量消费性产品的生物安全性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4.1.概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消费性产品样品中的毒性概况的生物分析方法。与检测特定毒物的化学方法的显著不同在于本发明的生物分析得到样品的整体毒物概况,其可作为样品毒性的指标。相对于化学分析,在用于本发明方法的前处理过程中,并无任何毒性物质添加于样品中,且用于本发明的试剂不会与样品反应并改变样品的毒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中银(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水中银(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96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