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弹控制系统各环节误差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0800.8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5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于剑桥;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高燕燕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弹 控制系统 环节 误差 分配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导弹控制系统各环节误差分配方法,可以实现导弹控制系统命中精度误差向控制系统内部各环节实际物理系统误差的分配。步骤一、由已分配给控制系统的命中精度误差,按照设定权重,将控制系统的命中精度误差分配给控制系统作为各环节引起的命中精度误差;步骤二、分别以导引头误差、弹上计算机误差、舵机误差作为输入,导弹位置变化为输出,推导自身误差到导弹位置的传递函数;步骤三、根据得到的由各环节对应的到导弹位置的传递函数,分别得到自身误差引起导弹位置变化的稳态增益;步骤四、将控制系统各环节引起的命中精度误差,分别除以各环节自身误差引起的导弹位置变化的稳态增益,即为导弹控制系统自身物理系统对应的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弹系统设计方法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导弹控制系统各环节误差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导弹的命中精度误差是衡量导弹对目标打击精确性的重要指标,其表征为导弹实际落点到目标位置的直线距离,量纲为长度单位。当设计者对控制系统引起的命中精度误差向系统内各环节进行分配时,只能做到分配到“某某环节引起的命中精度误差”这一层次,而对各环节本身物理系统的误差,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设计方法。
比如舵机输出舵偏角误差是舵机引起的命中精度误差的原因,但是这两者时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如何从舵机引起的命中精度误差设计出相应的舵偏角误差,现阶段还只能通过经验或者试验来确定,没有一个解析的设计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导弹控制系统总体命中精度误差向控制系统内各环节自身物理系统误差分配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导弹控制系统各环节误差分配方法,可以实现导弹控制系统命中精度误差向控制系统内部各环节实际物理系统误差的分配。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导弹控制系统各环节误差分配方法,导引头环节自身误差为导引头测得导弹到激光光轴的距离偏差,量纲为长度单位;弹上计算机环节自身误差为其给舵机输出的控制指令误差,量纲为时间单位;舵机环节自身误差为其输出的舵偏角,其量纲为角度单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由已分配给控制系统的命中精度误差,按照设定权重,将控制系统的命中精度误差分配给控制系统的舵机、弹上计算机和导引头或接收机,作为各环节引起的命中精度误差;
步骤二、分别以导引头或接收机误差、弹上计算机误差、舵机误差作为输入,导弹位置变化为输出,推导导引头、弹上计算机、舵机自身误差到导弹位置的传递函数;
步骤三、根据得到的由各环节对应的到导弹位置的传递函数,分别得到导引头或接收机、弹上计算机、舵机自身误差引起导弹位置变化的稳态增益;
步骤四、将控制系统各环节引起的命中精度误差,分别除以各环节自身误差引起的导弹位置变化的稳态增益,即为导弹控制系统导引头、弹上计算机、舵机自身物理系统对应的误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从导弹控制系统引起的命中精度误差到控制系统各环节自身物理系统误差的分配,为设计人员对控制系统进行误差分配时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导弹控制系统各环节误差分配方法流程图。
图2激光驾束制导体制下导弹控制系统框图。
图3导引头误差作为系统输入时的等效控制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激光驾束制导导弹控制系统为例对本发明的各步骤进行具体说明。
激光驾束制导体制下导弹控制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在导弹的控制系统中,采用超前校正环节,未使用自动驾驶仪,舵机采用比例环节。
控制系统中,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08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