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耐药革兰氏阳性菌及结核治疗的新型抗生素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3824.9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8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饶燏;宗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07K1/06;A61K38/08;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耐药 革兰氏 阳性 结核 治疗 新型 抗生素 | ||
1.式Ⅰ所示化合物,
式Ⅰ中,基团R1为氢;
基团R2为苯基或C1-C6烷基取代苯基;
基团R3为甲酰基或胍基;
基团R4为C1-C6烷基;
基团R5为氨基;m为4;
X为NH。
2.式Ⅰ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式3所示化合物经叠氮还原后与Fmoc-L-异亮氨酸经缩合反应得到式4所示化合物;
式3中,Bn表示苄基,t-Bu表示叔丁基,Boc表示叔丁氧羰基;Y表示-N3,先进行叠氮还原后再进行所述缩合反应;
式4中,Fmoc表示9-芴甲氧羰基,Bn、t-Bu和Boc的定义同式3中;X为NH;
(2)在碱性条件下,式4所示化合物经脱保护反应得到式5所示化合物;
式5中,Bn、t-Bu和Boc的定义同式3中,X的定义同式4中;
(3)式6所示化合物与苄氧羰基-L-丙氨酸经缩合反应得到式7所示化合物;
式6和式7中,Fmoc的定义同式4中,m为4;
式6中,R6表示-NH-;
式7中,Cbz表示苄氧羰基;
(4)式7所示化合物经还原反应得到式8所示化合物;
式8中,Fmoc的定义同式4中,Cbz的定义同式7中,m和R6的定义同式6;
(5)式5所示化合物与式8所示化合物经缩合反应得到式9所示化合物;
式9中,Bn、t-Bu和Boc的定义同式3中,X和Fmoc的定义同式4中,Cbz的定义同式7中,m和R6的定义同式6;
(6)式9所示化合物经还原反应后再经分子内缩合反应得到式10所示化合物;
式10中,t-Bu和Boc的定义同式3中,X的定义同式4中,m和R6的定义同式6;
(7)在酸性条件下,式10所示化合物经脱保护反应得到式11所示化合物;
式11中,t-Bu的定义同式3中,X的定义同式4中,m和R6的定义同式6;
(8)式11所示化合物与式12所示化合物经缩合反应得到式13所示化合物;
式12和式13中,基团R1为氢;
基团R2为苯基或C1-C6烷基取代苯基;
基团R4为C1-C6烷基;
t-Bu和Boc的定义同式3中;
式13中,X的定义同式4中,m和R6的定义同式6;
(9)式13所示化合物依次在碱性条件和酸性条件下经脱保护反应即得权利要求1式Ⅰ所示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式3所示化合物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N-Boc-O-叔丁基-L-丝氨酸与式1所示化合物经缩合反应得到式3所示化合物;
式1中,Bn表示苄基;
所述缩合反应在6-氯苯并三氮唑-1,1,3,3-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和N,N-二异丙基乙胺的催化下进行;
式1所示化合物与所述N-Boc-O-叔丁基-L-丝氨酸的摩尔比为1:1.0~1.5;
所述N-Boc-O-叔丁基-L-丝氨酸、所述6-氯苯并三氮唑-1,1,3,3-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与所述N,N-二异丙基乙胺的摩尔比为1:1.0~1.5:1.0~1.5;
所述缩合反应的温度为20~25℃,时间为2~3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382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