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雾化片用核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6080.6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6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何剀彦;齐佳;徐而翔;王京;史净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邻得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B32B37/12;B32B38/00;B01D2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6 | 代理人: | 项荣;冷文燕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微孔膜 微孔区 固定区 雾化片 给药 超高频 靶向治疗 肺部炎症 颗粒尺度 孔径控制 密度控制 随意调节 温度过高 药物剂量 药物粒子 重力沉积 锥形微孔 超声波 高功率 弥散 超声 肺泡 可调 孔型 雾化 震片 沉积 制备 外围 | ||
本发明提供了雾化片用核微孔膜,包括微孔区和固定区;所述的微孔区位于中间,其有锥形微孔;所述的固定区位于微孔区的外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颗粒尺度由孔径控制,使得大部分药物粒子可直达肺泡,并通过重力沉积及弥散沉积作用于肺部炎症部位;2)核微孔膜孔型可随意调节,实现被动靶向治疗目的;3)核微孔膜孔密度控制雾化剂量,使药物剂量可调,并在短时间大剂量给药成为可能;3)避免采用超高频超声,避免震片温度过高,使部分药物失效;5)不需要高功率的超声波,即可达到大剂量给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雾化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核微孔膜超声雾化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药物雾化治疗的目的是输送治疗剂量的药物到达靶向部位。对于肺部病变患者,雾化给药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可达到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近年来雾化吸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了药物输出和吸入效率,使药物肺部浓度增加。
雾化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所谓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微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因此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
气溶胶大小是决定雾化治疗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用气体动力质量中位数直径(MMAD)来表示。气溶胶呈动态悬浮,由于蒸发或吸收水分子,气溶胶会互相结合和沉积。当吸水性的气溶胶处于潮湿环境中,易吸收水分而体积增大,从而影响气溶胶在呼吸道的沉积。气溶胶在呼吸系统沉积的主要机制有3个:碰撞、重力沉降和弥散。直径较大的气溶胶(MMAD>10μm)由于惯性碰撞通常在上呼吸道或鼻咽部过滤;5~10μm的气溶胶可到达下呼吸道近端;1~5μm的气溶胶则经气道传输至周围气道及肺泡,其中3~5μm的气溶胶易沉积于支气管或传导性气道;<3μm的气溶胶通过重力沉积于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0.5μm的气溶胶则通过布朗运动弥散至气管壁或肺泡后沉积,但其中部分会随呼出气呼出。
目前主要的雾化吸入装置喷射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和震动筛孔雾化器。
喷射雾化器驱动力为压缩空气或氧气,根据文丘里效应,高速气流通过细孔喷嘴时,在其周围产生负压而将雾化器内的液体卷入并粉碎成大小不等的气溶胶。影响其性能及药物输送的因素复杂,包括:(1)驱动的气流和压力,如果驱动气流或气源压力低,产生气溶胶的直径易较大。(2)罐内药量。(3)驱动气体的密度:驱动气体的密度低,气流输送呈层流,易于气溶胶输送。(4)湿度和温度:随着雾化治疗时水分的蒸发,气溶胶温度下降,会增加溶液的黏滞度,从而减少药物输出。此外,喷射雾化产生的气溶胶粒径分布宽,在肺部沉积率仅约10%,很难达到理想的肺部治疗效果,且体积大、噪音大。
超声雾化是利用超声换能器产生的超声波通过雾化介质传播,在气液界面处形成表面张力波,由于超声空化作用而使液体分子作用力破坏,从液体表面脱出形成雾滴,从而液体被雾化为气溶胶状态。超声雾化产生的液滴喷射速度低,而且液滴的初始速度几乎为零,所需载气的流量小,容易产生高浓度细小的液滴流,有利于输运和沉积。与气动雾化器相比,超声雾化器具有许多诱人的优点。其一是换能器上气溶胶产生速率与载气流量无关,因而气溶胶产生速率及载气可独立选择,以便ICP性能最优化;其二是所得气溶胶数量较气动雾化器约大10倍;其三是气溶胶颗粒的平均大小与超声波的频率有关,增大频率可产生较细的雾滴,因而分析物输运效率将更高;其四是可用于高盐分溶液或悬浮液的雾化。虽然有上述优点,但是,超声雾化产生的气溶胶粒径要达到5~10μm,需要约~MHz的高频振动,伴随而来的是高耗电与局部高温,破坏药物特质。目前,超声雾化药物气溶胶在肺部沉积率也仅为2%~12%,不能有效治疗下呼吸道疾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邻得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邻得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60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