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立交桥下凹段雨水非动力排水系统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1123.X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8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金山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2;E03F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403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立交 桥下 雨水 动力 排水系统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城市立交桥下凹段雨水非动力排水系统施工方法,通过根据立交桥非动力排放高程差ΔH确定雨水排放点,然后确定立交桥下凹段排水汇水区域,并计算立交桥下凹段的雨水排放规模,最后对立交桥雨水非动力排放系统进行施工。通过对立交桥所在地域范围内排放点的论证,使得大量立交桥排水能够采用非动力排水模式,更加高效易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泵站动力系统排水模式存在的问题,减小了工程占地面积,缩短了建设周期,投资小,能耗低,显著降低了系统运行对电能的依赖,明显的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政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立交桥下凹段排水系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城市建设用地大面积拓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出现了许多立体交通工程,立交桥下凹段的排水问题日益尖锐。因暴雨而出现内涝的城市也越来越多,而一座城市在发生内涝时,立交桥往往是淹水最深的路段,小则出现交通瘫痪,大则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立交桥排水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绕不开的痛点,立交排水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对于城市立交桥下凹段排水的设计施工,设计施工方法基本趋向于采用泵站动力系统排水的模式,业界甚至出现了一遇到立交排水即采用泵站抽排的习惯性思维。依靠泵站动力抽排的思路,存在如下缺点,工程占地大、建设期长、投资大、能耗高、容易形成小循环,系统运行对电能的依赖较大,运行可靠性低,停电即停运是其最大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城市立交桥下凹段雨水非动力排水系统施工方法,通过对立交桥下凹段排水汇水区域的合理确定,以及立交桥所在地域范围内排放点的论证,使得立交桥排水能够采用非动力排水模式,更加高效易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泵站动力系统排水模式存在的问题,减小了工程占地面积,缩短了建设周期,投资小,能耗低,显著降低了系统运行对电能的依赖,明显的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该城市立交桥下凹段雨水非动力排水系统实施方法流程图
图2为城市立交桥雨水非动力排水的区域分析图
图3A为立交桥雨水非动力排水系统布置图
图3B为管线穿越立交桥孔洞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及特点,结合附图实施例进行进一步阐述,本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为城市立交桥下凹段雨水非动力排水系统施工流程图,按照本流程,实施方式如下:
第一步:根据立交桥非动力排放高程差ΔH确定雨水排放点。首先根据相关水文地资料、区域范围内地形资料等,获取立交桥下穿段(下凹段)路面7的路面高程,附近湖塘水系的常水位高程h1,河道或防洪沟的洪水位高程h2,以及附近市政雨水排水系统中大型管渠的高程h3。
如果附近没有湖塘水系、河道或防洪沟水系的情况下,排水系统可以选择市政雨水排水系统中的大型管渠作为排放点。
排放高程差ΔH按下式计算:
排放高程差ΔH=立交桥下凹段低点高程一(非动力排水系统排放点处高程+安全水头H)
安全水头H取值分三种情况,为:
H=0.5米,非动力排水系统排放点为市政雨水排水系统中的大型管渠
H=常水位高程h1+0.5,非动力排水系统排放点为湖塘水系
H=洪水位高程h2+0.5,非动力排水系统排放点为河道或防洪沟
排放点的选择次序为,先河道或防洪沟,再湖塘水系,最后市政排水系统。按照次序分别计算得出排放高程差Δ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金山,未经王金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11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卫生设备的清洁除臭装置
- 下一篇:一种易清洁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