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制造的数字化柔性系统及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2835.3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8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标;鲍雁锟;徐军;胡锦明;詹开洪;李军;何宁波;章书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广电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开发区神***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制造 数字化 柔性 系统 管理 方法 | ||
1.一种用于汽车制造的数字化柔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信息集成单元(1),计划管理单元(2),生产控制单元(3),设备管理单元(4),生产过程管理单元(5),物料配送管理单元(6),信息展示单元(7);
所述信息集成单元(1)一方面与系统外部数据库或服务器进行通信,获取生产计划、BOM、成本收集器数据、产品定义信息、数据字典及存储区队列信息,并将其发送给计划管理单元(2);另一方面与现场作业设备进行通信,用于采集生产过程中各设备状态信息并将其发送给生产控制单元(3)、设备管理单元(4)和生产过程管理单元(5);
所述计划管理单元(2)收到生产计划后,根据车型、焊装线产能、资源分配情况对所述生产计划进行分解,形成一个虚拟的待上线车身队列,所述待上线车身队列的车身数量与焊装线的固化数量保持一致;
所述生产控制单元(3)与计划管理单元(2)连接,用于根据分解后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队列控制、车辆路由控制;
所述设备管理单元(4)与现场作业设备的控制系统通信,用于根据计划管理单元(2)分解生产计划得到的待上线车身队列、车身信息按照标准的通信格式传送给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操作;
所述生产过程管理单元(5)用于实现基于现场实时信息的产品生产过程跟踪、装配线各工位生成节拍计算、装配线生产跟踪信息的发布和产量统计及生产效率统计,包括:根据生产区间的不同,系统在建模时配置的分布在现场的多个控制点,多个所述控制点存在上下游关系和生产路径,用于确保现场扫描车身时不会出现由于错扫而发生队列持续错误,并用于对车身状态校验,维护生产队列的前后一致性;
所述物料配送管理单元(6)与计划管理单元(2)连接,通过对生产计划、待上线车身队列和车身类型的监控和识别,获取车辆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物料信息并将其传递给物料系统;
所述信息展示单元(7)与生产控制单元(3)、设备管理单元(4)、生成过程管理单元(5)和物料配送管理单元(6)连接,采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计划、生产、质量和物料信息,获取实时和历史数据生成数据报表以及分析图表用于展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制造的数字化柔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集成单元(1)的信息流根据流向分为接收和发送两个方向,其中:
接收的信息包括:生产计划信息、产品定义信息、成本收集器、数据字典信息和存储区队列信息;
发送的信息包括:计划执行信息、车身队列信息、生产能力信息和产品质量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制造的数字化柔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控制单元(3)实现的生产队列控制具体指:当每台车身经过关键的控制点时,系统都会进行记录,当车身出现异常情况需要抬出生产队列时,将此车身从系统队列移出,当车身需要重新归队的时候,把车身插入相应的位置,保证系统队列和实际队列一致;系统根据车身信息自动判别是否已经经过某个安装工位,若再次经过此工位时,系统会提示现场人员不需要进行操作,当到达第一个未安装工位时,系统会把此车身当成正常车身,提示现场人员进行整车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制造的数字化柔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控制单元(3)实现的车辆路由控制具体指:在每个控制点,系统会根据车型、当前车身状态提示用户该车身允许的去向,按照预先配置的路由规则执行,同时监控到每个生产区域的车辆明细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制造的数字化柔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质量管理单元(8),所述质量管理单元(8)包括质量检测数据采集模块(81)、关键零部件信息采集模块(82)、装配质量信息采集模块(83)、质量数据追溯模块(84)、防错漏装管理模块(85)和产品档案管理模块(8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制造的数字化柔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错漏装管理模块(85)通过装配检测工位的图像识别,进行在线装配物料的采集与判定,实现防错漏装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广电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未经大唐广电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283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