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罩子与壳体的取向和连接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3232.3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0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M.汉佩;R.利申斯基;T.J.P.格布兰达;E.恩格尔斯曼;D.坎佩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尔格制造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11/00 | 分类号: | A61G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杨国治;宣力伟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罩子 壳体 取向 连接 装置 | ||
1.用于罩子(3)与壳体(2)的取向和连接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4)具有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5)具有夹持支承元件(51),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6)包括第一薄片元件(61),其中,所述第一薄片元件(61)沿着所述夹持支承元件(51)能够运动地布置,并且所述装置(4)具有夹持元件(7)用于将所述第一薄片元件(61)与所述夹持支承元件(51)进行无间隙地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元件(7)构造用于能脱开地将所述第一薄片元件(61)与所述夹持支承元件(51)进行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片元件(61)在布置在所述夹持支承元件(51)处的状态中在唯一的平面内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用于容纳罩子固定杆(9)的容纳部件(62),其中,所述容纳部件(62)与所述第一薄片元件(6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件(62)在有间隙的情况下容纳所述罩子固定杆(9),其中,在所述容纳部件(62)处布置有定位元件(64),用于无间隙地将罩子固定杆(9)定位在所述第二连接件(6)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件(62)具有容纳槽(621)和容纳榫(622),所述容纳槽和容纳榫以与罩子固定杆(9)的槽榫组合(81、82、91、92)相配合的方式构造。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件(62)与所述第一薄片元件(61)构造成一件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5)具有相互隔开的夹持支承元件(51),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6)具有相互隔开的第一薄片元件(61),所述第一薄片元件各配属于所述夹持支承元件(51)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5)具有带有薄片引导元件(54)的中间薄片元件(52),所述薄片引导元件在所述第一连接件(5)处的引导导轨元件(55)处受引导,其中,所述中间薄片元件(52)能够借助于所述夹持元件(7)与所述第一薄片元件(61)夹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6)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薄片元件(611),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薄片元件能够运动地布置在所述中间薄片元件(52)处,其中,所述第二薄片元件(611)能够借助于所述夹持元件(7)与所述中间薄片元件(52)无间隙地夹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元件(7)构造为夹持螺纹紧固件,其中,所述夹持支承元件(51)具有夹持支承开孔(53)用于容纳所述夹持元件(7)的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薄片元件(52)具有针对所述夹持支承开孔(53)取向的夹持元件开孔(56)用于容纳所述夹持螺纹紧固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片元件(61)具有空隙(63),所述空隙的边缘在布置在所述夹持支承元件(51)处的状态中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夹持支承开孔(53)环绕。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元件(64)是夹持环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薄片元件(52)与所述引导导轨元件(55)进行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尔格制造股份两合公司,未经德尔格制造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323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